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大兴安岭绿色转型初现生态和经济双恢复

2016-10-31 15:04:12 李凤双 王凯 许正 来源:据黑龙江日报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 王凯 许正

告别了斧锯伐木声,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依然“热闹”——林区人谋求转型的步伐更快了,守护森林生态、转变传统“大木头”经济、振兴新发展业态,正在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识。与改革、创业、创新相伴随,大兴安岭林区也初步迎来了生态和经济的双恢复。

林殇:“千难万难也要守好这片大森林”

从1964年会战开发到2014年全面停伐,50年的时间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累计提供商品材1.1亿多立方米。

木材源源不断,但“竭木而伐”也让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持续恶化。一些林区人甚至忧心,如不及时停止采伐,大兴安岭终将会无木可采。

痛则思变。放下斧头后,林区绷紧“生态红线”,守住这片绿水青山。

“1米商品材也不能采、不能动,决不允许触红线、碰底线。”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资源局局长刘志说,林区严控木材加工企业,规范原料购进报备、销售认证等程序,杜绝以外购材为名盗伐林木。

莽莽山林中,曾经的林场改为森林管护站,昔日的“伐木人”变为“护林人”。目前,大兴安岭林区已有1.7万多名职工转向森林管护工作,管护面积覆盖全部林业用地。

传统的人力管护逐渐向高科技手段过渡:无人机、远红外视频、身份证扫描登记,一批精尖设备的应用让林区防火不留死角。

近年,大兴安岭多次开展“兴安行动”,滥砍盗伐、毁林开荒、拱地头、扩地边等行为被坚决打击。

“千难万难也要守好这片大森林,这就是对国家最大贡献。”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局长胡守庆说。

林变:从“一木独大”到“六驾马车”

“顺山倒”伐木号子响了半个世纪,“大木头”经济曾撑起整个大兴安岭。如今,生态旅游、森林生态食品、生物医药、森林碳汇、水经济和绿色矿业及文化产业等“六驾马车”正奋力拉动林区经济向前。

升级改造“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创新“新字号”,由此成为林区发展的“新号子”。

神州北极木业公司、国林矿业公司、国林旅游公司等一批“老字号”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升级改造。体制机制理顺后,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岗职工关兴武的生活在绿色转型中有了新改变。在呼中区富兴菌业木耳栽培区,新一茬的木耳逐渐成熟。负责人关兴武说:“我们搞订单种植,不少人成了木耳专家!”

野生蓝莓、北药等产业在大兴安岭“遍地开花”。17.6万公顷黑土耕地和678.4万公顷森林资源,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保证。

这些野生植被甚至走出国门。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蓝莓等野生植物中花青素等成分提取,让大兴安岭“原字号”打入国外保健品市场。

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字号”正拉动当地富民兴产。漠河县北极村村委会主任潘景志说,北极村旅游业发展多年,不少村民的生活由贫变富。

林兴:“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三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林区绿色转型,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记者在大兴安岭林区多地看到,林间道路两侧溪水潺潺,偶见野鸡、松鼠等小动物“出没”。许多群众告诉记者,林区之变让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停伐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子孙后代的事情。

“绿水青山”渐变“金山银山”在林区有了更多生动写照。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借助大兴安岭野生植物的深度加工,如今打入2000多家超市,每年实现利税120万元。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同比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六大产业”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7.7%,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成为全省7个资源型城市中经济率先回暖的地市。

大兴安岭地委书记贾玉梅说,今年以来,受停伐影响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开始实现恢复性增长,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全区经济回暖,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恢复。

新华社哈尔滨10月30日电

(据黑龙江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