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泽(南京市委原书记):也应该说一开始对这种豪华的东西,我们也是很反感的,自己也不喜欢吃鱼翅、鲍鱼,包括酒我也是不喜欢的,过年我在家一滴酒都不喝,后来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了,甚至我请人的时候我不喝酒好像我不热情,然后他请我吃的时候,我不喝酒好像不够意思。然后最后就变成自己好喝酒了,就喜欢吃茅台,就喜欢吃年份茅台。 杨卫泽从接受企业老板安排的饭局,到与几个老板关系密切之后开始收受小礼物,再到逢年过节收受红包,再演变成大笔金额的权钱交易,最终因此涉嫌犯罪。这是不少落马官员共同的堕落轨迹。 杨卫泽(南京市委原书记):一开始的想法就是不能沾,到后面就好像小的东西收下以后,等于大家之间也建立个关系,人与人之间这关系,无论干部还是和企业之间的一个关系,不要把人家拒之于门外,到最后就成了不收白不收的状况,所以最后变成了不可收拾。 在总结过去三年多作风建设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执纪监督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坚持的同时,不断走向深化。针对当前出现的规避组织监督、享乐奢靡转入地下等新情况,各级纪委对巡视、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尤其是组织和参加大吃大喝的,一律查清约谈,参加者本人要在组织生活会上讲一讲,红红脸、出出汗,严重的坚决处理。加大问责力度,发生问题既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执纪越来越严,也体现在通报曝光上。打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监督曝光栏目分外醒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处理的情况,都一目了然。这种典型通报是2013年3月19日第一次出现在网站上的,但最初两次并没有通报违纪者实名。到2013年12月17日,中央纪委在通报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等10起典型问题时,第一次采用了点名道姓公开曝光的形式,付晓光成为了第一个被点名的省部级干部。之后,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越来越频繁,级别也越来越高。中央纪委明确提出,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纪律处分人员,原则上都要通报曝光。 黄苇町(《求是》杂志研究员):其实很多人来说,他最怕的是被曝光,因为我们的很多干部,特别党员领导干部还是很要面子的,你被点名道姓地公开曝光了,有人感觉是自己脸皮被当众扒下来了,会感到无地自容。通过这种曝光的形式,一个方面是深刻地教育本人,更多的是深刻地教育周边的更多的群众和更多的干部,教育更多的党员干部,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来引以为戒。 据统计,2016年1月至8月,中央纪委先后14次对966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对7303批、19302起问题进行通报曝光。 深化作风建设,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013年9月,中央纪委开通四风问题网络举报平台;2014年4月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2015年6月18日网站客户端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2016年1月1日网站微信公众号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一个个窗口的开通,反映的是发动群众参与监督的决心。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也在不断创新办法,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 王雁飞(四川省纪委书记):在四川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开门搞作风建设,发动群众监督,开展舆论监督,把四风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我们在全国首先开展的是叫四风问题随手拍,省级的各大媒体都搞了监督专栏,监督作用非常好。 三年多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配套制度建设在不断进行。制定这些制度的意义,就在于必须严格遵守,严格执行,最终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内心落地生根。 宋大军(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制度是固化工作成果它的很重要措施,也是最后必然的结果。你要能常态的话必须坚持,但是你要长效的话必须健全完善制度。当然制度建起来以后靠执行。多管齐下来推动八项规定真正地落地生根,形成制度化,形成新常态。 坚持深化、咬住不放。一组数据清晰表明了党中央坚决纠正四风的决心和恒心。今年1至5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万起,同比增长39.4%;处理党员干部2.1万人,给予处分1.5万人,处分比例达到75.1%,比去年同期高出6.5个百分点,证明执纪越往后越严绝非一句空话。 作风,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有密切关联。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一个社会风气的建设,价值观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步接一步坚持前行才能达成。重塑廉洁的党风政风,干净的社会风气,最终受益的,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
相关阅读:
- [ 09-27]深改组1000天,这些招数更硬更实
- [ 09-22]范玮琪爱子翔翔被爸爸整蛊 使出赖皮招数反击
- [ 09-17]诈骗又出新手段 盯上你的社保卡!防范招数看过来
- [ 08-26]男子被“白富美”骗1万 每半年被同样招数再骗一次
- [ 08-24]《小别离》防早恋招数引热议 明星同款受热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