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不忘初心再长征 倔强小红军表情包走红网络

2016-10-18 20:04:03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80、90后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出现在小学课本第七册的课文《倔强小红军》。记者了解到,制作团队根据小红军背后的精神内涵,结合微信表情中流行的可爱画风制成了三版不同服饰的小红军。

光明网讯(记者伍月明)80、90后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出现在小学课本第七册的课文《倔强小红军》。如今,小红军“复活”成为了活灵活现的微信表情包《长征路上的小红军》,迅速走红微信、微博等网络移动端。

神秘团队——“指尖上的中国”工作室再出重磅新媒体作品!工作室负责人透露,此次作品由工作室进行创意策划,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的制作团队共同推出这一表情包,致敬长征胜利80周年。

据了解,“指尖上的中国”团队多次发力移动社交媒体中的重大主题报道,大胆创新、精心策划,沿袭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用最佳的传播形式来传递社会正能量。例如在今年两会上结合当下流行特点推出系列H5作品《两会日记:跟着总书记听会》、结合青年话题推出的理论脱口秀《来理论吧》,作品一上线就得到非常好的反响。

倔强小红军从课本中“复活”

“快去睡!”“敲开心!”“开心到飞起”……这些鲜活调皮的话语不是来自微信表情包中会卖萌的猫咪,也不是来自头上长草的玩偶,更不是会耍帅的青蛙,而是小学课本里的倔强小红军想对你说的话。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期间,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长征以及长征精神。动态的倔强小红军出现在微信表情包里,让人眼前一亮。

80、90后对于倔强小红军的形象并不陌生。绝大数人对于长征精神起初的记忆都来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第七册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文章讲述了长征途中粮食非常紧缺,一个瘦弱的小红军不肯接受陈赓为数不多的粮食,最后饿死在路上,而小红军装粮食的袋子里却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

“小红军的原型来自于小学课本,因为我们这代人对于长征的印象就是来自小学课本,对小红军的形象记忆犹新。”倔强小红军的主创人员谷琛告诉记者,“即便是在今天,倔强两词也是非常具有辨识度。就好比生活中的我们遇到困难,也需要同样的倔强、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部王晓红教授表示:“我们希望从形象找到大家共同记忆中的小红军,希望它更为可爱、精致,既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又能延续长征精神。”

如今,倔强小红军从课本中复活成为微信表情包,你是否读懂当中深意?

倔强小红军如何诞生

红军过草地、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将台堡会师……统统可以在小红军表情包里找到,引起不少受众怀旧。

“整个项目的制作团队是我和2名画师,还有一些学生构成的头脑风暴的学生团队。”谷琛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制作团队根据小红军背后的精神内涵,结合微信表情中流行的可爱画风制成了三版不同服饰的小红军。经过与“指尖上的中国”工作室团队不断地交流沟通,调研改善,最终确定了服装明亮、线条简洁、造型可爱的小红军形象。10月15日正式推出,一时间成为微信、微博网络移动端的表情包爆款。

“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长征的主题,不能过于娱乐化。同时也要注意表情包的特性,让人使用而不是观赏。”谷琛表示,“这就需要考虑到用户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当时会是怎样的情绪。”

“比如表情包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就经历了“你要多读书”至“学习使我快乐”这些话语的演变。”参与头脑风暴团队的学生满格表示,“我们希望用自己的话语与小红军形象融合起来,让更多的人能从小红军的表情里找到共鸣。”

唤起初心 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当长征的背影逐渐远去的时候,如何才能唤起年轻人一代对长征的记忆?

 

时下,表情包已经成为传播领域中的新兴语系,不少的表情符号在社交时代甚至可以代替文字进行交流,极为容易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然而,目前的表情包被暴走式、吐槽调侃的文化所覆盖,仅为一种文化的展示其实并不健全。

“当今最为可怕的现象是文化的虚无、历史的虚无。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都存在自己的价值诉求,当价值诉求冠以红色话语和主流文化便加以否定,是不明智的,这些价值和文化也应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王晓红认为。

内容如果不能入眼,就难以入脑、入心。事实上,红色文化的传播不一定要宏大叙事,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长征小红军表情包的场景背后实质上诠释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的力量。

也正是因为长征小红军代表的是坚韧、锲而不舍、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毫不退缩的精神,才成为当今年轻一代需要继承的精神价值。

“我们以最大的诚意来表达对于长征、长征精神的尊敬。”王晓红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表情包能够联想到曾经的长征精神、峥嵘岁月以及当年的革命乐观精神,并将它们转化为今天的动力。”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