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精准扶贫专家谈】促进教育均质,消除贫困“病灶”

2016-10-18 16:08:45 王朝科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精准扶贫专家谈】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王朝科

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强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确保在2020年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公报资料显示,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比上年减少1442万。事实上,贫困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在内的复杂问题,经济问题不过是贫困的表现形式。扶贫,短期目标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长期目标则是要根治导致贫困的病灶——发展能力弱、社会流动能力弱、社会选择能力低、获得资源的能力差的问题。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具有代际传递的显著特征,贫困的代际传递机制是教育资源配置决定的个体发展能力、社会流动能力、社会选择能力、资源获得能力的巨大差异。治贫则是要通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社会流动能力、社会选择能力和获取发展资源的能力,剪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脐带,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发展。

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均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重要责任。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以后,我国基础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基础教育资源的城乡配置、地区配置、城市内部配置、乡村内部配置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配置等失衡,亟待解决。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相互竞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一个个优质教育资源中心,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优质教育资源,竞争中的赢家进入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心,贫困人口往往远离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心,正如发展经济学的“中心——外围”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这种“中心——外围”格局一旦形成,将会阻碍贫困人口群体进入中心的通道,加剧贫困人口群体内部的代际传播。如何才能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进而打破“中心——外围”的桎梏?基础教育资源均质化是一个可行的、必然的选择。基础教育资源均质化即机会均等、质量均衡、无差异的教育资源配置、受教育者无条件享有受教育权利。基础教育均质化有两个具体的标准,一是教育硬资源标准化,包括校舍、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设备等要制定国家标准,赋予其法律的效率,这样不至于因为硬件不同而影响教育质量;二是教育的软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从而避免形成优秀教师资源中心,导致教育质量差异。

教育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基础教育均质化应该成为国家战略。基础教育均质化能够自动消解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化解贫困人口群体固化、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当前,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经济实力,为我国实现基础教育均质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希望通过基础教育均质化的推行,消除贫困的“病灶”,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