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要思想

2016-10-12 21:36:33  来源:紫光阁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突出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意义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多方努力,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全党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基于共同的理想和纲领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严格的党内生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这是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和夺取伟大斗争胜利的有力保证。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之所以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升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这一高度,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严肃带来了严重危害,也是因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教育的熔炉,是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钥匙,是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法宝。当前,我们党正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任务极其繁重,挑战十分严峻。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有力政治保证。  

  系统论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指向

  明确提出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系统论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这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它包含了党的思想路线、三大作风、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纪律要求等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在指向,为进一步厘清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制度规范提供了遵循。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从2013年9月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以解决问题,取得实效。增强政治性要求必须克服庸俗化倾向,坚持党章党规和党的政治路线,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原则性要求必须克服随意化倾向,树立底线思维、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战斗性要求必须克服平淡化倾向,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敢于交锋。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时提出的,其着眼点是要在坚持和加强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党员实际、紧扣突出问题,创新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形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机结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016年6月28日,中央政治局专门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放在一起讲。之所以将二者关联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一方面,政治生活造就政治生态,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态,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另一方面,政治生态影响政治生活,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也会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提供丰厚滋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统一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集成创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