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7天19城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密集调控下房价会降吗?

2016-10-07 08:18:40 朱开云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正值楼市“金九银十”交替之际。过去一年,全国一、二线城市楼市的迅猛上涨让许多人“措手不及”,而楼市的过热也迎来了政策的调控。自9月30日晚间至10月6日,短短七天时间,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合肥、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昨天又有珠海、东莞和福州三座城市重启限购限贷,再加上严格楼市管理的惠州,使得本轮全国加入调控行列的城市达到19个。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去年“330”楼市新政以来全面宽松政策迎来拐点,楼市或将降温。不过,随着楼市的降温,资金往哪儿去,又成为新的焦点。

4座城市昨日加入调控大军

在北京发布楼市新政后,多个城市紧跟步伐,这股调控浪潮或许仍将继续。昨天,珠海、东莞和福州也加入了十一长假期间的限购城市大军。昨天凌晨,珠海市政府出台了楼市新政,宣布即日起执行限购限贷政策。距今年4月宣布取消限购不足半年,珠海再次重启限购以应对楼市的上涨。按照新规,从即日起珠海市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对拥有3套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全市范围内向其销售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仅有160多万人口,常被列入三线城市的珠海房价已超过广州,涨到18988元/平方米。

昨天傍晚,东莞出台限购政策:自2016年10月7日起,在东莞市行政区域内,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对拥有1套住房、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以及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昨天晚间,福州宣布停止向3类家庭出售144平方米及以下的商品住房。福州成为国庆期间,第18个限购城市。其后,惠州于昨日夜间出台楼市调控措施,要求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还有哪些城市可能跟进限购?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石家庄、青岛等房价涨幅较快的城市,仍有出台限购政策的可能。

实际上,从2010年到现在,中国楼市从限购到取消限购再到重回限购,在政策上已经走过一个来回。高峰时,全国有46个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后陆续取消限购,只剩下北上广深和三亚维持限购,如今一众城市又重回限购行列。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后续市场走向看,以下城市限购可能性比较大:石家庄、青岛、昆山。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点是从地理位置上看,要么是经济发展比较不错的重点二线城市,要么就是位于一线城市周边的城市。其次是这些城市楼市已经趋于活跃,而且房价增幅过快。因此,这些城市都有可能出台各类版本的限购做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各地集中全面出台政策看,其中主要以二线城市为主,而且基本都是前期房价涨幅较高城市。从出台政策的城市特点看,可以判断,未来还有多个城市会出台调控政策。最后有可能将有15-20个城市形成本轮调控政策风暴。

不过,在一些城市楼市火爆的同时,一些城市仍然面临降库存的压力,未来有望出台宽松政策,如沈阳等。因此,未来整个楼市的调控将会更多地呈现出“因城施策” 的样态,逐步向中央“一城一策”的调控思路靠拢。

密集调控政策下房价会降吗?

国庆期间,各地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无论是刚需人群还是投资人群,似乎都在问这么一个问题:“十一之后房价会降吗?”

易居中国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中国楼市政策的拐点已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启,而市场拐点会在明年,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或有“量价齐跌”的现象出现。但必须认识到,此类市场拐点是周期性的,而非实质性的下跌。

张大伟认为,这一轮新政策主要打击的是投资客以及外地户籍购房者。目前看,这一轮收紧政策,除了北京已经接近恢复到了2014年“930”前的政策压力,其他城市虽然力度较宽,但针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资格和信贷资格也开始收紧。

对于本轮调控的政策效果,张大伟认为,“房价不是一直涨的,在2014年、2011年、2008年、2005年房价的确是跌的。如果房价再涨,房地产政策全面回归2014年是可能的。所以投资需求基本已经到变现的时候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