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10月2日发布一项报告称,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但全球贫困人口仍大幅下降,这主要归功于中国等亚太地区国家贫困人口下降。世界银行在当天发布的《2016年贫困和共同繁荣》报告中说,到2013年,全球有7.67亿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比2012年的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了超过一亿;极端贫困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35%降至2013年的11%。(10月3日中国日报网) 在世界发展进程中,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顽疾。“消除贫困”从来都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基本的、也是最为艰巨的使命。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减贫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其中,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世界消贫减贫行动的中坚力量,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诚如世行负责贫困和公平全球事务的高级官员安娜·雷文加所说,中国减贫工作的卓越成就推动了全球贫困人口的下降,中国在减少极端贫困人口方面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榜样。如果能有一个国家成为消除极端贫困的表率,那么这有可能是中国。 鲜活的事实、客观的数据往往最具说服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立足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由此可见,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名副其实。事实上,在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上,中国不仅眼睛向内,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国家人口的脱贫事情,更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世界胸襟为全球人口脱贫担责任、作贡献:6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 再以前不久成功落幕的G20杭州峰会来说,在我国的推动下,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致力于推动全球包容、联动式发展。同时,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提高能源可及性、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青年创业等方式,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积极倡议并推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丝路基金、南南基金等举措,这些都旨在为更好地推动世界各国普惠均衡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当然,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绝非仅仅停留于以上这些有形的层面,更有无形的层面。一方面,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特别是相对贫困国家看到希望,坚定战胜贫困挑战的信心,而且中国经验做法也可以为世界各国所分享,给其他国家提供启示借鉴,有利于加快全球减贫事业的进程和步伐。另一方面,中国不仅关注自身贫困人口的脱贫,也为世界贫困人口尽责任作贡献,在世界充分彰显的是中国一贯主张和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的是负责任世界大国的形象,有利于引领和带动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先进发达国家主动承担起在全球减贫事业中的责任,而这自然有利于缩小发展失衡,促进共同发展,为全球减贫事业添动力。 放眼现实,尽管全球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增进了人类的福祉。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贫困与饥饿依然是制约世界人民共享繁荣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仍有超过7亿人。从中不难看出,全球减贫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世界各国继续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基于此,在去年9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了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性文件,即《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及遏制气候变化。 实干有为,坚持必成。于中国自身而言,仍然面临七千余万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同样毫不轻松。我们欣喜的看到,进入2016年,中国已经打响迈向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消除现有极端贫困的目标,已经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并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有理由坚信,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的中国脱贫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也可以预见,在助力全球减贫事业上,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必将继续展现出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作为贡献,必将继续赢来更多来自世界的肯定目光与赞许掌声。(南方网徐江) |
相关阅读:
- [ 09-29]四川一贫困村每户按灯收电费 每个灯每个月收40元
- [ 09-28]四川凉山贫困村按灯收电费 每个灯每月收费40元
- [ 09-23]从学前教育到大学 闽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全覆盖
- [ 09-22]一部电脑成扶贫障碍? 媒体:一刀切是懒政思维
- [ 09-13]互联网+扶贫 河北7366个贫困村都要建电商服务站
- [ 09-13][治国理政新实践·重庆篇]重庆彭水县改善饮水安全助推精准扶贫
- [ 09-02]桑植县积极推进七大扶贫措施
- [ 09-01]财政部就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贫困生学杂费出台意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