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教育部出台中考改革意见 2020年会考与中考合二为一

2016-09-21 07:51:10 刘佳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2020年,初中会考与中考合二为一,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在考试科目方面,除语、数、外、体育4学科必须计入总分外,学生可在史、地、政、理、化、生等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考试科目中选择计入总分,未被选的科目则只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成绩合格即可。

关键词·两考合一

昨天,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要求,2020年全国将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将原来的初中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将在3年后首次“尝鲜”。

关键词·全科开考

在考试科目方面,语、数、外、史、地、政等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即实现“全面开考”。但除语、数、外、体育4门学科必须计入总分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中选择计入总分,未被选的学科只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成绩合格即可。

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成绩呈现方式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

关键词·减少加分

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在评价内容上,《意见》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意见》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升学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解读: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解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他强调,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学生可选优势学科计入总分

解读: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在“全科开考”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特长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解读: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必须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如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最终使农村孩子吃亏,那我们的改革是失败的。事实上,城市的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农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参加生产劳动、亲近大自然。场合、地点、方式和内容不重要,做与不做最重要。我们要让孩子走出课堂,不要死读书,达到育人的目的就可以了。

-时间和进度安排

2017年8月底前备案

1

加强省级统筹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以地市为主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017年初一新生试点

2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哪些地市进行试点由自己确定。

2020年初步形成

3

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