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度重视人才资源丰富产业蓬勃发展 50余家网信安全企业在光谷集群崛起
记者肖娟 通讯员李猷 全秋九月,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湖北武汉拉开序幕。 这是武汉承担的一项全国性重要任务,也是这座城市在网络安全领域实力的一次综合展示。 “把开幕式等重要活动放在武汉,是对武汉的肯定,武汉当之无愧”,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武汉市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很高,管理体制也非常完善。 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空间里,攻防永恒,责任长存。 致力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的武汉,正以其领军的智慧城市建设、 深厚科教底蕴、加快崛起的产业实力,为国家网络安全事业提供更多 “武汉贡献”。 智慧城市建设 多项资源国内领先 “每天不一样”的大武汉,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是全国唯一被住建部和科技部同时批准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 从2011年开始,武汉采取“顶层设计、应用 落地,需求导向、示范推进”,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 设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通过创新建设模式,突破信息壁垒,用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 “云端武汉”系列应用建设水平全国领先,使城 市治理更高效、市民生活更便捷。 网络、感知、云计算和地理空间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升级。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光电子、移动通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大数据等相关产业实现稳步增长。 智慧城市建设,“全市一盘棋”。武汉面向全球招标,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三大核心体系,还配套制定实施15个智慧应用专项规划。 注重基础共建、资源共享。在武汉,公共区域实现公益免费wifi全覆盖, 覆盖水平国内领先。全市200多方台车辆全部安装电子标签,形成车联网雏形。 武汉实现全市衣村行政村光纤网络全覆盖,城区80%以上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100兆。建成国内首个地上、地表、地下一体化的位置源数据中心。 注面应用导向、 民生优先。在全国首创全功能、双界面、具有小额支付功能城市居民一卡通的“社保卡",集成160多个政务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云端武汉市民”是“互联网 政务、民生、金融”的在线综合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了市民空间、政府办事便民生活、普惠金融四大类共130项线上服务。 武汉网信安全人才培养“给力” 网络信息安全,关键在入才。武汉在校大学生位居全球大城市第一,武汉高校入才储备丰窜,在网络安全入才培养方面,优势非常明显。 目前,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 大学湖北警官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多 所 高校都建立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今年,武 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早在15年前,武汉高校就率先引领了国家信息安全学科建设。2001年,武汉大学在全国首 开信息安 全本科专业。2003年,武汉大学信息安全学 科就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 完整入才培养体系,2008年获批“空天信息 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旧点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每年11月在武汉主办“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峰会”,构建了我国唯一一个由高校发起和建立的信息安全类政 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学科优势明显,该校信息安全学科在2014年获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十多年来,共培养各层次网络安全入才2000余入。华中科技大学在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还注重攻防实战训练,正在筹备建设攻防演练中心、攻防大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信息安全企业90%以上集聚光谷 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78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4135亿元、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006亿元,均增长两位数以上。 在被称为“中国光谷”的国家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在这里加速崛起。作为国家三大现代服务业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之一,光谷目前拥有网络信息安全企业50余家,去年企业总收入逾50亿元。据统计,湖北省信息安全 企业90%以上集聚在光谷,涌现出安天信息、深之度科技等一大批网络信息安全重点企业,拥有烽火通信、天喻信息和精伦电子等3 家信息安全上市公司。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入表示,正加紧编制网信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并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组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联盟,成立光谷网络信息安全学院,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协同创新。 |
相关阅读:
- [ 09-20]阿里CEO张勇:“黑灰”产业链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共同敌人
- [ 09-20]2016中国福建互联网大会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福建专场在厦门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