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山西太原,民众使用网约车服务。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题:网约车新政策出台后 市场三大焦点追踪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9月9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和《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办法已经出台一个多月,各地落实情况怎样?办法和规定的出台给网约车市场带来哪些变化?“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焦点一:现阶段网约车在各地是否“合法”? 近期,多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称,有关网约车管理的细则正在加紧制订当中,其中,安徽省表示省级层面暂不出台细则,由各市自行制定。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正式公布实施细则或征求意见稿。 记者采访了解到,办法出台至今,北京、福建石狮等地仍在查处网约车。北京、山东济南、江西南昌、福建石狮等多地交管部门日前均表示,在网约车地方管理细则正式出台之前,私家车从事网约车运营行为仍属违规,将按照相关规定处以扣车、罚款等处罚。 《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加重了网约车无证从业者处罚力度。规定明确指出,网约车司机在拿到从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无证从业者将面临最高3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暂行办法,各地要在11月1日前出台细则。一位参与制订当地网约车实施细则的负责人表示,运管部门要平衡网约车和出租车两个群体间的利益,还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各地都希望参考其他省份是如何做的。“恐怕限期的前一周,才是地方政府集中公布细则的时间窗口。”他说。 记者发现,兰州、济南两地分别以官网短消息和与特定群体热点问答形式,透露出网约车管理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数量控制、价格管理、车型限制、标志标识等。 “网约车是共享经济形式,要是把我们的车型、标识都统一,那不又变成出租车了?”不少网约车司机表示。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城市交通的确需要一定程度的统筹规划,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交通管理也要遵循市场规律,网约车数量多少,怎样定价最合理,这些不应由行政手段规定,而应让市场中各方利益主体在良好的市场秩序下,通过博弈共同去实现。” ——焦点二:网约车价格有何变化? 9月初,滴滴顺风车上调了起步价,由10元涨至12元,每公里定价从1.3元上调至1.5元,涨幅约20%。 这是近期滴滴继快车涨价之后的又一个产品价格上调。8月初,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后在多个城市开始涨价。在北京、上海等地,滴滴快车的价格上涨了30%左右,每公里上涨了0.3元到0.6元。在广州地区,滴滴快车、优步都有20%到30%的涨幅。 滴滴方面表示,调价目的是为了合理实现成本分摊,鼓励用户共享出行。目前,平台上所有业务都是同步平衡发展,网约车业务与出租车等其他业务并重,市场调价是根据市场发展供需而定。 家住北京北五环的刘琦在首都机场工作,经常在夜间打快车下班。“相同时间点和里程,以前67元左右,现在需要80多元。”刘琦告诉记者,跟打出租车的费用已经相差不多。 除了基本价格上涨,溢价率也出现了上涨。“这几天早晨上班发现,相同时间段内,网约车平台溢价率都在2倍以上,以往只有1.8倍左右。”经常乘坐滴滴快车的隋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高峰期和下雨天更为突出。 针对涨价,滴滴方面回应记者称,以往价格低是为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价格上涨是企业收回前期投入的常规手段。“在新的三线、四线城市的市场培育工作和用户激励机制仍然会继续。”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表示,涨价主要源于滴滴、优步合并后的企业战略推动。“二者合并意味着网约车领域的市场寡头趋势甚至垄断地位越来越明显,直接带来的影响将是一些城市用车价格上涨。” 对此,商务部日前表示,正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滴滴优步合并案依法进行反垄断调查。 李易认为,由于资本过去长时间亏损,滴滴、优步的投资方都急于早日盈利。而对于滴滴来说,由于其不直接产生营业收入,只能抬高整体定价,才能从中获取更高的收益。 “大多数用户对价格十分敏感,再加上如首汽、大众等各地传统出租车公司也正建立自己的叫车平台,这部分车辆的出行价格相对比较稳定,网约车市场格局可能还会发生很大变化。”李易说。 |
相关阅读:
- [ 09-18]滴滴优步等多家网约车平台涨价 回应称供需紧张
- [ 09-17]为网约车鼓呼者,会因其涨价后悔吗
- [ 09-16]网约车投诉调解成功率不足3成
- [ 09-12]“放松管制”的网约车需加强制度供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