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一带一路”牵手“南亚经济圈” 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2016-09-13 19:45:29 王淑 来源:中国西藏网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与会代表 摄影:王淑

中国西藏网讯受邀参加第三届藏博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9月11日齐聚一堂,参加第三届藏博会主旨论坛,共同探讨西藏国际旅游文化的发展,对西藏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出谋划策。

主旨论坛上,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发表题为《圆梦西藏:旅游文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无限魅力》主旨演讲。他指出,西藏高原一直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它以独有的雄浑壮丽、大气磅礴、神山圣水、人文气象,给来到这里的人们以无比的震撼和敬仰。

洛桑江村表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积极发展、努力培育。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以来,西藏旅游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西藏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旅游文化发展理念,愿同世界各地、四海宾朋一起创业、共同分享西藏旅游文化发展成果。

洛桑江村说,西藏立足旅游文化资源,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打破条块分割,着力打造以拉萨为中心,以东西南北四条精品环线为支撑的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大格局。

发展西藏旅游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倡导绿色安全,坚守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

西藏地理位置优越,北邻新疆、青海,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交汇“海上丝绸之路”;东接成渝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西藏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努力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铁路、公路、光缆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通更多国内国际航线,进一步拓展进出藏“陆路通道”和“空中走廊”,为游客提供立体、便捷、快速的交通便利。

△中国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发言。 摄影:王淑

中国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骄人成绩。他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21世纪的宏伟工程,参与并融入其中,必将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西藏具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诸多优势。

林毅夫认为,独特的区位优势是西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天然条件;悠久的民间经贸往来是西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厚积淀。唐宋时期兴盛的茶马古道,使民间贸易经西藏绵延至南亚、中亚、西亚等地,促进了西藏贸易繁荣。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新时期以经贸为主轴的互利互惠战略,将为西藏经济发展创造重要契机。

他还认为,西藏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是西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客观条件。

会上,林毅夫同时也提出了西藏应努力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下功夫,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积极牵手“南亚经济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原商务部副部长、中纪委委员魏建国在发言中提出,下好“三步棋”,把西藏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大力实施全方位开放政策,把四大口岸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驿站;以未来的川藏铁路为主干线,打造航空和路桥面向南亚立体交通枢纽和中转中心;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谢金英说,西藏是历史上“古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是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重要门户,也是南亚各地文化交融的集中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位置。“一带一路”战略使西藏成为面向南亚“内联外接”、互联互通的重点地区和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前沿地带,为西藏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西藏应牢牢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从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区位、政策、市场、历史、人文等优势,打造面向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中国西藏网文/王淑 马静)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言。摄影:王淑

△与会嘉宾 摄影:王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