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追寻红色记忆 启程脱贫攻坚新长征
2016-09-13 16:43:12 来源:中国网信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图为贺文玷烈士的孙子向记者展示革命烈士证明书(中国网信网 徐可 摄) 在贺龙元帅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乡,采访团遇到了当年和贺龙元帅一起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贺文玷的孙子,他说当年全县有5000多人跟着贺龙一起出去闹革命,最后回来不到五十人,光他们洪家关乡,就有60多位革命遗孀。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战士和家庭的无悔奉献。举目望去,山坳内欢声笑语、一派祥和,但在烈士后代的讲述中,年轻的记者编辑们却仿若看到80年前那万马战犹酣的硝烟景象。今日头条副总编张辅评说,长征——这一史诗性的军事行动,虽然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但其宗旨是为解救中国的穷苦百姓,内在动力是要改变当时中国被三座大山压迫的状态,有了这些作为支撑,过草地、爬雪山这些在当今看来是极限挑战的事情,在当年都被红军指战员们用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一一征服。 贺龙纪念馆里游击队员穿过的皮鞋原物品(中国网信网徐可 摄) 长征精神,是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是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这些高大而宏伟的气质,一路上都被采访团成员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诠释出来,让长征离年轻一代不再遥远,让红军那英勇的形象变得清晰起来。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解,参加活动的记者编辑们感受无疑是深刻的。新华网时政部记者王莹说:“80、90后的我们,对于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的体验一直很肤浅,直到这次重走长征路,亲眼看到当年遗留下的物品,亲耳听到亲历者及其后代们的讲述,我才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才真切感受到什么是伟大的长征精神。” 关注重点问题,挖掘典型事迹,广泛传播精准扶贫好措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四件事:扶贫、生态、转型和三农。在众多考察和调研活动中,扶贫工作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成为总书记的重点关注内容。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和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这两个曾经不为外人所知的山中村落,因为总书记2013年“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被世人熟知。 9月1日,活动一行来到总书记当年曾经考察过的菖蒲塘村和十八洞村,看到了在总书记走访后的近三年中,当地探索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路。从2013年人均纯收入1668元,到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76元,深山之中的十八洞村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从2013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到现在的人均收入8000元打底,曾经全县知名的贫困村菖蒲塘村只用三年时间。从基层村镇干部,到致富带头人,记者一行看到的是全村上下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脱离了传统的等、靠、要式粗放扶贫,通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现了“精准脱贫”。 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居中讲述者)正在向记者介绍村里精准脱贫经验。(中国网信网徐可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