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零投档”频现 怎样堵上高职生源短缺“窟窿”?

2016-09-12 08:57: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规划不合理与地域差别导致生源“冰火两重天”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遭遇了“生源荒”。以江苏省为例,根据今年高招高职(专科)文理类投档线,10多所热门院校分数超过300分,有的甚至接近本二省控线,主要集中在铁道、医药、师范类院校。

这样的情况令一些高职教育从业者表示不安,有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当地政府不了解高职院校生源减少的实际情况,盲目增加招生规划,或者不顾生源情况,盲目审批高职学校,或许是导致高职院校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可以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湖南省也存在部分学校生源招不满的情况,在他看来,生源问题与学校的地域、学校专业特色都有关系。

“我校位置不太好,不是在城市中心,而是在一个小镇上。”他认为,中心城市招生情况相对来说会比较好,而靠近农村是限制学校招生人数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今年的招生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然而,杨可以认为,虽然生源与地域联系紧密,但专业设置和学校特色才是生源短缺暴露出的最大问题,“特色学校招生情况也不错,不存在招不满的问题”。

另外,在本科扩招、中职学校分流生源等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寒冬”也变得愈加难过。

吉文林表示,学校之所以出现生源危机,一方面是因为生源数量减少,本科院校生源计划的增加,去国外的学生数量也开始增多;另一方面也跟学校的内涵建设有很大关系,譬如学校特色和品牌专业。另外,同等条件之下跟学校所在区域也有关系。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职院校生源短缺不仅与人口发展趋势有关,还与人们根深蒂固的“唯大学论”有关。

“从外部讲,人口发展趋势上,适龄人口减少了,全国各个教育层次的生源都减少了。招生人数上,上中职、高职的全国都减少了。”姜大源表示,也有招生情况好的省份,地域、专业不同,招生情况也有所差别。

姜大源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思想依然存在,人们还是不重视职业教育,骨子里看不起职业教育。“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比如家长会说,不好好学习,上不了清华北大,只能上高职高专。这都是不对的。”

应对挑战,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都需调整

对于连年出现的生源危机,高职院校如何适时调整发展方向,成为每一所学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杨可以认为,解决生源问题,学校要对接产业,实现产教融合。“每一所学校背后一定要有多个产业支撑。有了产业、行业支撑,学校才会有特色。老师的产学研能力提高了,内涵建设就上来了,师资力量强大,也有利于招到学生”。

对此,前不久发布的《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也提出,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要推进产教融合,应对办学理念的挑战。高职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时间对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另外,该报告还指出,面对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的差异,高职院校应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动摇,紧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断升级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不靠升格来谋前途发展。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明确要求:“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另外,姜大源认为,应该给职业教育学生和普通本科生同等的待遇和晋升途径,还应在国家用人政策、行业内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对“大国工匠”的待遇,把政策落实。另外,“职业教育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使我们培养的人真正受到行业的喜欢,真正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姜大源还强调,应建立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选择教育道路。“普通高等教育如此封闭也是不对的。在德国,学生拿到职业教育证书之后还可以再接受本科教育”。

此外,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应当享受和本科教育同等的教育资源。“我国的职业教育是没有本科资源的,但事实上,在一些欧美国家,3年的高等教育就可以拿到本科学历,那为什么在中国就只能是专科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