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恐战略失当失策:搅乱中东殃及盟友难奏效
2016-09-11 15:28: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霖 吴颂洁 |
分享到:
|
搅乱中东 盟友遭殃及 从2010年12月开始,“阿拉伯之春”席卷多个阿拉伯国家,从突尼斯到埃及,从也门、巴林再到利比亚、叙利亚。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政策完全服务于美国掌控中东的霸权地位和地缘战略利益。扛着反恐大旗的美国,搅得中东地区陷入无休止的冲突,民生凋敝,乱象丛生。 始于2011年的西亚北非动荡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地区格局,旧体系已被打破,新秩序却难建立。新旧交替之际,种族、教派斗争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国博弈加剧,人们期待的由乱及治之路充满坎坷。 近年来,“伊斯兰国”“基地”等极端组织不仅在中东肆虐,还在欧美国家制造了多起恐袭。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越来越威胁到欧洲国家的安全,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内部的种族矛盾,致恐袭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也使得欧洲不断受到难民问题的直接冲击。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经地中海进入欧洲的非法移民和难民总数超过百万,这不仅威胁欧洲安全,也冲击着欧洲货物与人员流通自由化的根基——《申根协定》。 从美国军事干预阿富汗和伊拉克到后来的西亚北非政治动荡,欧洲一直作为美国的盟友参与其中,联手推行“新干涉主义”,造成多国局势持续剧烈震荡。 2015年巴黎系列恐袭后,欧洲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但大量难民的到来,又激化了欧盟的内部矛盾;法国“国民阵线”、意大利“五星运动党”等国民粹主义抬头;英国脱欧事件又深刻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在过去两个月内,欧洲就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这说明,恐怖主义在欧洲仍有生存土壤。欧洲刑警组织英国负责人罗布·温赖特透露,5000多名“圣战者”可能在接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培训后潜入欧洲。 社会治安挑战严峻、失业率上升、民粹主义势头上升,昔日美国反恐盟友,如今尝到了自酿的苦果。 双重标准 反恐难奏效 “15年来的国际反恐形势总体效果不佳,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美国等西方国家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反恐执行双重标准便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这样说。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在国际上以反恐划分阵营,却只为谋一己私利;以反恐为名行霸权之实,结果“打出”了更多恐怖活动。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在反恐问题上将欧洲盟友推到一线,但背后仍以美国利益为主导,把反恐作为工具。这样的美式反恐,无法根除恐怖主义,反而使恐怖主义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华盛顿看来,对美国构成威胁的组织是恐怖组织,而只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的组织则不一定是;美国可以对它所界定的恐怖组织甚至某些国家行使武力,而其他国家则不行。 埃及戈姆赫提亚阿娜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塔拉特-穆萨拉姆说,实行双重标准是美国众多政策的共性,在反恐领域也不例外。 美国历史学家莱弗勒曾在《外交》杂志撰文说,“9·11”事件后的美国政策在实质上并未改变美国大战略的长期轨迹,美国对领导世界的欲望、在认为必要时采取单边行动的做法等,这些美国对外政策的传统核心内容从未改变过。 罗特科普夫坦言,冷战经历影响了反恐战争中美国对极端主义者的理解,而害怕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则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军事行动和国家安全政策。 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他国利益的美式反恐改变了美国的安全战略,也改变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和美国的国际地位。 山无常势,水无常形。15年来,恐怖主义的组织形态和运作逻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愈发呈现出分散化、网络化、个体化的趋势,因而反恐也需要有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与时俱进。 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俄罗斯批评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打击行动收效甚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我们共同的悲伤和愤怒应当唤起我们搁置分歧,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与恐怖主义进行无情斗争。” 从“基地”组织到“伊斯兰国”、从“博科圣地”到“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恐怖主义在地区乃至全球层面“联动”“共振”。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组织,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系统性措施,从源头上铲除宗教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迫在眉睫,反恐重任需要世界各国戮力同心,防治并举,而美式反恐政策注定是条死胡同。(参与记者:刘万利、代贺、赵乙深)
|
相关阅读:
- [ 09-10]回家是对是错——阿富汗百姓眼中的美国“反恐战争”
- [ 09-09]中老首次联合反恐演练在云南举行
- [ 09-08]美“9·11”事件调查委员会主席称美国陷入反恐僵局
- [ 09-06]厦举行“九八”安保反恐演练 启动社会治安防控响应
- [ 09-02]邵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夏礼平到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反恐督导检查
- [ 09-02]探秘广州特警训练基地 大批高精尖反恐武器曝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