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8000万科幻迷共同关注:国产科幻作品未来在何方?

2016-09-10 22:31:17 胡喆、余晓洁、白国龙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专电(记者胡喆、余晓洁、白国龙)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6中国科幻大会8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学者和大批科幻爱好者共聚一堂,一同探讨中国科幻作品发展的今生与未来。

尴尬的现状:科幻受众庞大 作品数量太少

根据大会发布的数据,经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中国的泛科幻读者、观众与科幻迷共计达8000万人,这一人数接近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我国科幻作品近5年的年均出版却只有美国的约二十分之一。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介绍,目前我国的科幻文学创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科幻作家数量明显低于美国、日本这些科幻创作比较成熟的国家。数据显示,在美国正式渠道发表过科幻作品的作家人数目前为1797人,远高于中国210人的作家人数。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数据,我们的科幻发展多少还是有点尴尬。”姚海军表示,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也是大国兴衰的象征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在美国,过去的20年中,美国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已经将邀请科幻作家参与科技创新和未来预测当成惯例,他们会以项目招标的方式,对科幻作品中的新技术进行分析和解读。日本也有一些企业,会从科幻作品中获取灵感,创造并且改进他们的产品。

那么,我国科幻产业与美国科幻产业的差距主要在哪里?姚海军认为,主要是市场规模和市场系统化程度的差距。

国产科幻小说30年:从一棵小苗到参天大树

美国的科幻小说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程,我国的科幻作品发展源头,则要追溯到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比美国晚了近60年。

据姚海军介绍,一个理想的科幻产业发展链,是在科幻奖项的激励下,以科幻杂志为发布平台,主体是在杂志上连载完结的科幻小说,以及由小说衍生出的影视、动漫、游戏和主题公园等周边产品。

回顾我国早期科幻作品的初始,就是发轫于30年前的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1986年首届银河奖得主、现年59岁的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吴显奎认为,科幻队伍发展壮大,意义深远,银河奖可以说改变了许多科幻作者的人生路线。这其中就包括他自己以及和他同时得奖的一批科幻作者。

现如今,从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银河奖走过的30年,也正是中国科幻从“生态链”到“产业链”的30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8月24日,我国备案登记的科幻电影已达85部,相较于2014年的17部和2015年的63部,近三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

姚海军表示,美国的科幻电影市场份额占全部电影市场的近四分之一。中国的科幻作品作为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以科幻小说为核心,相关的影视、图书、动漫、游戏、创客空间等方向,一旦产业链完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科幻飞向未来的一双翅膀

谈及近年来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大热,就不得不提到刘慈欣和他的《三体》。2015年,刘慈欣成为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作家。经过互联网的传播,这部早已在科幻圈被奉为“经典”的长篇科幻小说,逐渐走向大众市场。

《三体》正在被改编成电影,日前刘慈欣在2016中国科幻大会上表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写过的作品,变成一部好看的电影。

“中国科幻发展到今天,具备了什么优势?下一步又打算怎么做?”作为一名科幻作家和职业科幻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创意研究中心的吴岩教授在大会上向每一位科幻人抛出了疑问。

而在吴岩心中,带领中国科幻腾飞的翅膀,一只是互联网,一只是产业化:“当代的科幻文学艺术,与时代关系还有更加紧密化的空间。”

姚海军则认为,中国已经变成了科幻的熟土,30年来无数的科幻人,用自己的养分滋养了这片土地,这是中国科幻多年来收获的最大财富。

作为科幻创业者,参与了果壳网创办的姬少亭认为,现在中国科幻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中国科技的发展。

“科幻不等于儿童文学,不等于外围和边缘文学,是一种很强劲的文化,资本来了、关注来了,是一个非常棒的发展契机。”姬少亭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