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瓮安9月9日讯(记者 邓浩)“巍巍大瓮千百年,安在黔山崖。”贵州瓮安县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座千年古邑。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在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跨年度会议——“猴场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周恩来同志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如今,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又在这里交汇。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始建于2011年的瓮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孵化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正在实现他们的创业梦。
图为宝坚鞋业公司生产车间。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9月7日,在政府提供的一定期限内免租金的标准化厂房里,宝坚鞋业公司总经理黄贤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现年44岁的瓮安人黄贤松曾在外打工多年,做过五金,批发过水果。得益于县里的创业扶持政策,此前已经回乡创业的黄贤松于2013年入驻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据其介绍,宝坚鞋业公司总投资1000多万,前期主要做代工,现在则开始生产自主品牌“笨笨熊”。2015年工厂产值为1000多万。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进行鞋类制作。宝坚鞋业的一名女工对记者说,她上个月拿了3000多元,公司实行的是保底加计件的工资制度。据负责生产的陈晓卫厂长介绍,目前,工厂已有员工300多人,他们都是瓮安本地居民,每月可生产出6000到7000双鞋子,销往贵州各地。而宝坚鞋业的制鞋工人基本上都可以领到3000元以上月工资,部分熟练工可以达到5000多元。陈厂长还告诉记者,预计到2017年,工厂规模将由现在的1个生产车间扩大到5个,员工人数将达到1000多名。
“政府给了我们很大帮助。”黄贤松总经理坦言,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对于入驻企业有不少优惠,除了提供一定期限内免租金的厂房外,还提供贴息贷款,并配套水电设施。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2014年10月14日,瓮安县拿出100万元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的18家企业进行一次性奖励及政策扶持;在这18家企业中,对发展较好的2户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宝坚鞋业正是其中一家。
图为黄贤松总经理在接受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同时,瓮安县对于创业园精准扶贫工作也加大了支持力度,瓮安县扶贫开发局刘知祥副局长告诉记者,对于园区内企业,只要吸纳贫困户就业,都可获得基准利率为3%的贷款贴息。而且,政府还会专门针对贫困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据瓮安县县长黄桂林介绍,创业园这个项目,就是要帮助更多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理想,并真正实现农民的城镇化。为此,政府会在资金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并为其提供担保,还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而在产品销售方面,通过在政府投资工程上优先选用园区企业产品等措施,为企业打开销路提供支持。“当然,园区内企业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链条分工来选择转型,实现升级。”黄县长补充道。
在瓮安县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就是——完成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发放各类创业小额贷款6000万元;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
图为黄桂林县长在介绍瓮安经济发展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 摄
据了解,像宝坚鞋业这样的企业,在瓮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内已经有32家。创业园目前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农民就业促进试点示范工程”和“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平台”。根据规划,未来园区面积将达到570余亩,并建设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仓库1.2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红色基因”的瓮安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正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我每次去园区调研,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精气神。”黄桂林县长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创业园实现了返乡农民工自我价值的提升。”
瓮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也是如今正在神州大地上奔涌着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缩影,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简政放权以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做好服务以提供优良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黄县长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