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脱贫致富不忘本 苏区英烈后人用实干传承先辈精神

2016-08-28 19:33:04 胡康林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脱贫致富不忘本 苏区英烈后人用实干传承先辈精神

华割禾笑着跟“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记者介绍收入情况

华割禾比划着两根手指,自信满满的他在心里早已规划好了以后的打算。“我现在在村里承包了6亩地种大棚蔬菜,每天至少能赚200元,蔬菜新品上市时,每天能赚400多元。”他的妻子在村里做小工,每月收入也有两千多元。

在华割禾家的2楼,他还腾出了两间房间做宾馆标准房间,空调、电视、家具一应俱全,而这也能给他带来一笔可观收入。“政府的政策好,这些电器设备都是他们出资配备,政府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不能只依赖政府,也要自己多努力。”

如今,脱贫的华割禾不忘本,他积极地向身边村民宣传国家政策,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脱贫致富不忘本 苏区英烈后人用实干传承先辈精神

在华屋很多村民跟华割禾一样有着自己的大棚基地

“要不是政府政策以及贴息贷款,自己根本盖不上新房,现在需偿还的债务所剩无几。”同村村民华水林曾因家里经济不好而在外打工,如今,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也在村里承包了8亩地搭建20多个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去年赚4万多,今年预计收入8万左右。

华水林88岁的父亲华从祁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是满意,他说,华水林的爷爷华钦材为了革命牺牲生命,他的奉献精神也成为家风。“国家帮助我们很多,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一些,也有义务去帮助其他人,把先辈的精神传递下去。”

致富不忘本,是华屋先烈遗属的作风,但这样的不忘本精神不仅仅只在华屋。在于都,在兴国,在赣南苏区的每一块红色土地上都有,1987年出生的高法保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法保是于都楂林工业园的孵化基地的一位年轻创业者,29岁的他,已经创办过两家公司,帮助了不少乡亲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不忘本 苏区英烈后人用实干传承先辈精神

29岁高法保已开办过两家公司

虽然是一名还未满30岁的年轻小伙子,但高法保却显得特别的沉稳,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得很清晰,而在他的未来规划里,很大一部分都关系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高法保的家乡在于都县禾丰镇中坊村,那里世代靠栽种水稻为生,一亩水稻年收一千斤谷子,只能卖千把块钱。为了离开农村,高法保高中毕业后选择去了广东读服装设计,毕业后于2008年在当地开办了一家服装公司。

然而1年后,服装生意还算红火的他,却突然离开了广东,返回于都做起了茶油生意。

为什么放着当初的服装生意不做,改种油茶树?高法保笑着说:“因为我的先辈中有三位都是红军,当年和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最终是为了保护乡亲们而牺牲的。我做服装挣了钱,就想着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高法保拿出了一块“光荣烈属”的门牌,在他出生前,这块光荣牌就挂在了自家大门上。小时候,父亲还带他去县城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那里看到了曾爷爷的照片,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

脱贫致富不忘本 苏区英烈后人用实干传承先辈精神

高法保带精准贫困户参观自家基地

回到家乡的高法保带头承包了500亩地,改种油茶树,到了盛果期,每年每亩产果800斤,年收入比种水稻至少高十几倍。

2014年,于都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这对高法保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

次年,高法保在于都楂林工业园的孵化基地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原生态的绿色健康农产品。但由于早期没有业务,所以公司每天都徘徊在生死边缘。高法保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

如今,经过1年的努力,高法保的电商公司走上了正轨,他卖的30多种农产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同时,高法保通过自身的创业,还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

脱贫致富不忘本 苏区英烈后人用实干传承先辈精神

创业者们在孵化基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

“以前我一直想离开农村,我之所以回来创业,是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帮助大家增加一些经济收入。”除此以外,高法保还说,他也希望通过自己创建的平台,帮助一些精准贫困户销售家里的农产品,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人,从小高法保的父亲就对他十分严厉,时常教导他要弘扬先辈们坚贞不屈的长征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有远大志向并将这种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辛苦只有高法保自己最能体会,他说,他凭的是一颗做点实事来传承先辈精神的心。“当年先辈们从于都出发长征,不怕苦不怕累,为了信念不断前行。如今我们生活好了,但这种长征精神我们要传承下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