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条”借贷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裸条”借贷之风仍在盛行,在部分QQ群内,有卖家以“大学生借贷宝裸条”为噱头公然出售女生“裸持”照片及视频。更有私人放贷者称,以“裸条”抵押后,如无法按时还款,可介绍卖淫还款。针对“裸条”借贷屡禁不止的情况,专家称网贷作为新兴的贷款形式,监管和治理的难度较大。8月24日,由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四部委正式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于此种校园贷等网贷形式一定会起到有力的监管和治理效果。京华时报记者武红利实习记者韩雪妍 ■举报 有卖家出售“裸条”资料 经媒体屡次曝光后,“裸条贷款”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借款群中,女大学生“裸持”借款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通过“裸持”可以借款的金额是普通借款额度的2至5倍,但逾期未还将面临裸照被公布的威胁。 一位“裸持”借款人小林(化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她因创业开网店需要进货,通过“借贷宝”向平台上的“熟人”借了500元钱。因逾期无法还款,她又经人介绍进行“裸持”贷款,对方要求她发送自己的生活照、姓名、身份证、家庭地址和家人联系方式,以及几名同学的联系方式,并索要了小林手持身份证的几张裸照和视频,核实信息后借出了5000元给她,一周的利息是30%,因逾期未还,她遭到出借人的威胁,“他们就威胁说还不上就把裸照发给家人、发给朋友。”同时,小林告诉记者,还有人在QQ群内公开售卖“大学生借贷宝裸条资料”。 当记者以买家身份添加“裸条”借贷QQ后,对方向记者介绍,所售资料为未及时还款的大学生“裸持”照片和视频,而个人资料包括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学校电话及老师等详细信息。 记者向其付款后,他当即发来几个名称为“借贷宝”、“裸条每周更新”的压缩包。文件夹中含多名手持身份证的女子全裸照及视频。 据售卖人介绍,裸条每周都会更新,但须再付钱购买,并询问记者是否要“个人资料”,但当记者付款后,售卖人发来的压缩包中并没有他所宣称的“90部视频和90份个人资料”。记者再三询问后,对方不再回复。 ■调查 无法还款则安排卖淫 记者在网上以“裸条”、“借贷”等关键词搜索后,找到多位放贷人的联系方式。记者随机添加了一位昵称为“信用贷款”的用户,她自称放贷业务员,其QQ资料显示签名为“仅限女性,当天放款,无前期费用”。 记者随后以“95后”女大学生身份声称自己急需用钱。 据该业务员介绍,抵押身份证贷款的利息为每周30%,若走“裸条贷”途径,则利息可降至每周22%,借贷人需发给业务员身份证照片以便其确认真实性。确认后,借贷人还需发送一张全裸照,自主决定还贷时间,随后便可收到贷款。 “我们没有公开过(借贷人的)裸照,如果你还不上钱的话,我们就会去找家人,家人还不上就会把借贷人带来给老大打工。” 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该业务员口中所说的“老大”即为放款人李雪梅,贵州人,是全国放贷业务员的“总指挥”。据该业务员描述,该放款平台是团队合作,业务员几千人,遍及全国。裸照是唯一可以要挟借贷人的筹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出。 他解释,给老大“打工”其实就是介绍卖淫,具体而言就是放款人通过某种渠道,将无法按期还款的借贷人裸照和视频发给全国各城市的“客户”,以编号代指个人姓名,在此期间不会提及借贷人个人信息。“客户”根据各位借贷人的身材、长相等资质进行挑选,并与放款人进行定价讨论,按次计算价格,以“包养”的形式,将借贷人送至“客户”所在的城市,满足“客户”的性需求,以此让“客户”帮忙还贷。 该放贷人称,待借款还清后,如借贷人想继续保持与“客户”间的关系,则一切收入都为借贷人所有,与放款平台无关。资质好的借贷人很容易找到愿意帮忙还款的“客户”,多则每次交易可抵上千元,少则几百元。该业务员说,“客户”帮忙还贷的过程中给借贷平台的钱会比借贷须还的本息高出部分,具体金额根据借贷人资质不同而不等,对于分成标准和平台最高获利金额,该业务员不予回答。 “今天就已经成交了几十笔了,每天都很多。”放贷人称,平台尚未注册公司,“每月资金进出数千万。”她还说,裸照一旦收到就会马上放款,不会签合同,“这种合同追款不受法律保护。借款须借贷人手写借条,按了手印就生效。” |
相关阅读:
- [ 08-25]发改委回应“1.6万亿救东北”:不是输血式资金投入
- [ 08-25]国家发改委严查电子政务平台违规收费
- [ 08-24]发改委详解165项重大工程 民资迎来重大机遇
- [ 08-24]国家发改委 推介PPP项目签约上万亿元
- [ 08-24]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就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答记者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