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扫码假货显示“正品” 防伪标签为何难防伪?

2016-08-22 21:37:18 程群 李斌 刘邓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新媒体专电 题:扫码假货显示“正品” 防伪标签为何难防伪?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程群 李斌 刘邓

防伪标签是打击和防范假冒商品的重要手段。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看似“高技术”的防伪标签,却能在网上轻易购买:一个防伪标签只需不到一分钱,二维码防伪的扫描结果可随意修改;一些假冒商品加上防伪标签验证,竟然成了“正品”……为何防伪标签难以真正防伪?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调查。

假货扫码竟显示“正品”

近日,有网友发帖描述了自己的遭遇:一个低价打折的名牌挎包,售卖人员宣称是正品,且标签有二维码可查询真伪;购买后,用手机扫描防伪标签上的二维码,立即弹出一个网页,显示这个包“正品”。当时,细心的网友发觉,买到的包做工过于粗糙,找到品牌代理商进行咨询,证实这个包是假冒产品。

为何扫二维码显示的“正品”,却是假货?这条帖子下,有网友回复称,这种不“防伪”的防伪标签,无疑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的歪风邪气。

记者了解到,“假货查防伪却显示‘正品’”的事件,此前多有发生。广西警方近期破获的一起生产假冒品牌洗发水案件,警方缴获的物品中,包括假冒洗发水15万余瓶,大中型生产线设备15台,还有外包装防伪标识贴牌200余万张。

在仓库中,记者看到这些假冒的洗发水,瓶身、商标、防伪标识(标贴和标签等),几乎和正品一模一样;瓶盖上贴着的圆形防伪标贴,上面写着防伪查询网站的网址和查询电话;而防伪标签上写着“纤维有凹凸感,用针可挑出”,记者用针试着挑了挑,发现确实能挑出几根细细的纤维。

记者拿其中一瓶假冒洗发水,到一些商店咨询真假,店主均表示难以辨别,无论是外观还是闻起来的味道,和真品都很难区别。有位店主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假冒洗发水瓶上的条码,立即显示商品名称和市场价格。这与在超市购买的正品洗发水扫码结果完全相同。

制售这批假冒洗发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说,贴牌商标、防伪标识等造假材料,都是通过网络购买的。假冒贴牌商标,有的0.12元一套,有的0.13元一套。

购买防伪标签无需证明 单个售价不到1分钱

仿真度如此高的防伪标签究竟从何而来?购买使用防伪标签需要哪些证明和手续?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输入关键词“二维码防伪”,能搜到近千个相关结果。记者以买家身份与其中几家电商联系,他们表示,除了二维码防伪标识之外,还提供“激光镭射防伪”“温变火烤防伪”“滴水消失防伪”“荧光防伪”等多种市场上较流行的防伪技术服务,并有电话、微信、网络、二维码等多种查询方式。

一商铺“老板”称,激光镭射防伪标签每万张70元,带有二维码的激光镭射防伪标签每万张350元,如果需要量较大能降到320元。“到时二维码扫描显示的结果是:‘您好,您所查询的是某某正规产品,请放心使用。’里面的内容由你决定。”

记者发现,防伪标签的价格在每万张70元至350元不等,价格高低取决于防伪技术的难易程度,最便宜的防伪标签单价不到1分钱。

记者联系了3家销售商,有一家要求记者提供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证,其余两家商铺只需要记者提供商品信息,不需要任何证明材料。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防伪标签制作公司在利益驱使下,为不良商家制作假的防伪码,同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自己建立的查询网站,甚至扫描有些假的防伪标识条形码后可进入正品公司网站,而顾客往往会信以为真。“有些防伪公司把防伪标签仅当做一个赚钱的手段,既防伪又造假。”

防伪准入要严格

针对防伪标签生产的乱象,不少相关人士建议,防伪认证需要权威机构,防伪行业要严格实行准入制。目前虽然有许可证制度,但不够严格。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要在源头上对生产企业进行“闭环监管”。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防伪公司负责人说,二维码本身毫无防伪作用,只是记录信息的一个符号,用它来记载链接地址。“问题是很多防伪公司和推销人员诱导公众,称这个东西有防伪作用。”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防伪技术分会负责人刘玫玫说,现在很多消费者习惯用手机“扫一扫”功能,识别商品条形码来判定真伪,假冒者只要解码正品上的条形码就可以批量仿冒,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市场上造假手法多样,商品上用哪种防伪标签,很快就出现对应的造假产品。”刘玫玫说,甚至曾经出现假冒的查询防伪标识后台系统,“这些都是专业技术违法,防伪技术要根据仿冒技术而不断更新。”

刘玫玫建议,生产厂家应不断跟踪研究假冒产品的仿冒手段,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改进防伪技术,抬高技术“门槛”,增加造假难度和造假成本。同时,执法部门应根据厂家提供或群众举报的线索,有针对性地加大打击造假者的力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