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聘10位“高参” 他们都有什么来头?
2016-08-21 14:51:48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赵舒文 |
分享到:
|
小链接: 参事制度从哪儿来? 作为兼具统战性和咨询性的政府“智库”,国务院参事室在新中国之初就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1949年年底,时任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遴选任命了32位政务院(1954年改称国务院)参事,从而写下了新中国参事工作的第一笔;1988年,国务院58号文件出台,改革了参事任职办法,参事聘任制由此开始。 2009年11月2日公布的《政府参事工作条例》为政府参事及其机构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法律法规上的保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条例》指出,参事室的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统战联谊,参事由国务院总理聘任。 参事都是哪些人? 国务院参事的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与中国的发展和转型密切相关。 1991至2001年,在国务院总理聘任的18位参事中,有王士卓、吴灏铸等14位出身地质、航空、建筑等自然科学领域,当时中国正推进电站、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此后,李庆云、胡本钢、夏斌等金融领域专家被纳入国务院参事室。 2011年4月14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以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成为国务院参事,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转型的重要一环,当年聘任的8名参事大多是具有“创新社会管理”背景的专家。 国务院参事多数是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也有中共专家、学者和富有宏观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多为各领域的“德、才、望”兼备之士。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什么机构? 对于有些读者来说,中央文史研究馆也许会相对陌生,那它究竟是个什么机构?根据官网介绍,中央文史研究馆是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馆长、副馆长、馆员由国务院总理聘任。受聘者都是耆年硕学之士、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倡议设立的。北京解放前夕,毛泽东在石家庄对他的师长符定一说过,共产党对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老学者的生活应有一个安排,要设一个机构。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致柳亚子信中又提到“文史机关事”已交周恩来总理办理,“便当询之”。之后,毛泽东、周恩来请符定一、柳亚子、章士钊诸位先生参加筹划事宜,并指定林伯渠、齐燕铭同志负责办理此事。1951年7月29日,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郑重宣告"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成立"。符定一为第一任馆长,叶恭绰、柳亚子、章士钊为副馆长。 1958年符定一馆长逝世后,由章士钊继任第二任馆长,又增聘各地名流徐森玉、陈寅恪、沈尹默、邢赞亭、谢无量、商衍鎏为副馆长。1974年杨东莼继任第三任馆长。1980年叶圣陶继任第四任馆长。1989年萧乾继任第五任馆长。1999年启功继任第六任馆长。现任馆长为袁行霈。副馆长一职,自1986年至今,先后由萧乾、吴空、启功、王楚光、袁行霈相继担任。 |
相关阅读:
- [ 08-18]国务院安委会听取首次安全生产巡查工作汇报
- [ 08-18]国务院正式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消息落地
- [ 08-18]国务院:党政机关应带头招录安置残疾人就业|国管公积金办买房材料将大减
- [ 08-17]李克强向新聘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
- [ 08-17]国务院:党政机关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 鼓励优先录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