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幼儿园食品安全存监管漏洞 给孩子吃发霉大米

2016-08-01 12:54:01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连日来,哈尔滨市冠童幼儿园使用发霉大米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前,多地也曝出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如发霉的大米、生虫的麦片、过期的牛奶、不合格的食用油被端上孩子的餐桌等。幼儿园食品安全如何监管?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事件

高端幼儿园

孩子吃到发霉大米

连日来,“荔枝妈漫漫”“娇娇宝宝花园”等网友相继在社交平台爆料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冠童幼儿园竟然给幼儿吃发霉的大米”。

据涉事家长表示,这所幼儿园年收费七八万元,号称是一所国际化高端幼儿园。7月26日16时左右,几位家长在冠童幼儿园等待孩子上钢琴课时发现,琴房角落堆着一摞大米,从外包装的透明部分可以看到大米已经变黄、变绿。此外,家长们还在这家幼儿园发现其他过期的食品或调料,如酸奶、酱油、奶酪等,还有勾兑的饮料。

南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在该园练琴房发现27整箱和16袋褚峰米业大米,共计430斤。执法人员通过透明包装发现有霉变现象,立即对大米进行扣押,并进行证据采集。

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被控制,公安、教育、食药监局等多个部门正在介入调查。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6月30日起的一个月内,各地被曝光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至少5起。据了解,爆出问题的多为民办幼儿园,其中不乏一年收费数万元的所谓“高端”“双语”幼儿园。

调查

厨师身兼数职

购买不合格原料

“原料是幼儿园食品安全最容易出现纰漏的地方,违规使用添加剂、证照不全、原料存贮不当是几大痛点。”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督指导处处长齐政一表示。记者调查发现,在幼儿园食品安全缺失的背后,是标准失守、管理失心、审查失效、监管失灵等一系列行业软肋。

流程不规范

按照规定,幼儿园厨房的正规操作流程是将食材采购、接收贮存、加工制作这三个环节完全分开,但据记者调查,在一些幼儿园,往往一个厨师“身兼数职”,从采购到加工均由一人来完成。哈尔滨冠童幼儿园园长李某某在被家长曝光的视频中说:“平时采购都是大厨负责,只有米是我买的。”对于这些发霉大米的来源,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从家长提供的哈尔滨冠童幼儿园厨房照片可以看出,食材随意堆放、原料落地、餐具清洗不及时,卫生条件较差,家长还翻出了标有“不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添加剂瓶子。

压低成本

据记者调查,一些幼儿园的负责人会把采购、伙食等涉及财物的环节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常常为了节省成本而购买不合格的低价原料。

长期工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贾女士向记者透露,曾看到有的幼儿园工作人员将过期的罐头大量收进存储仓库,购买的牛奶或酸奶也都是即将过期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办幼儿园伙食费按规定全部用于幼儿伙食,不得挪用,并且接受教育、审计、财政等多个部门监管。相比公办幼儿园的公益性,民办幼儿园的各项经费均自行调配,灵活性大,呈现出类似商业餐馆式的经营。

管理无监督

监管部门现场询问时,幼儿园大厨表示,工作人员在洗米时曾告诉园长大米有些变色,园长说“好好洗洗”。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民办园的园长就是“老大”,即使下面员工发现食材有问题,如何处理也是由园长决定。因此,幼儿园的食品管理处于内部监督的盲区。

据哈尔滨市食药监部门的人士介绍,监管部门每年会对成立满一年的幼儿园进行三个等级的评定,其中A类每年检查至少2次,B类每季度至少1次,C类每年不少于6次。但记者调查发现,面对频率并不高的检查,一些幼儿园惯用“装样子”、“捂盖子”逃避监管。

建议

一旦违规应

“终身禁入”

据一家幼儿园的保健主任吴女士介绍,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食堂要每天对采购来的食品及原料分类进行台账记录,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确保责任到人,一旦食品出现问题都可以追溯。同时,要将食材留样48小时,将购买的单据统一存档。

一些学前教育专家表示,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规定,可操作性很强,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做,上述问题是可以避免的。业内人士认为,除制度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幼儿园自身遵守法规条文的自觉性,要把已建立的机制转变成为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同时,对于违规者,一经发现就要严惩,减少采用罚款、整改等实际约束力较差的手段,尝试推行“终身禁入”等制度,真正起到震慑作用。据新华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