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到国家防总考察时强调防汛与安置要双管齐下 调拨物资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及时就医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考察防汛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防汛救灾和安置、重建等作进一步部署。 据新华社 应急值守 不放过一丝险情和些微隐患 李克强来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值班室,详细了解全国水情灾情最新分布,询问长江、淮河、洞庭湖、太湖等重点江河湖泊水位变化、水利工程调度、未来汛情走势、城市防洪等情况。他叮嘱说,今年入汛早,前几个月同志们连续作战很辛苦,但当前防汛抗洪仍处在重要关口,务必不松懈,持续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不放过一丝险情和些微隐患,确保响应及时、指挥有力、应对有方。 会上,国家防总、气象局负责人作了汇报。李克强说,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气候异常,洪涝灾害呈现多年少有的南北并发、多地齐发严峻态势。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多次进行部署。当前仍处于“七下八上”的关键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通力协作落实好国务院及国家防总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汛情较常年同期偏重,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抗灾,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防汛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但部分地区也暴露出防洪能力不足、应急响应不畅等薄弱环节。目前汛情形势仍十分复杂,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进一步逐级夯实责任,紧绷安全弦,切实防止和减少因灾人员伤亡,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双管齐下 “防汛”保安全“安置”促稳定 李克强指出,要在巩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防汛抗洪、安置安抚“双管齐下”。一是以“防汛”保安全。国家防总要强化分类指导,地方要负起主体责任,克服疲劳、持续高温等困难,加强监测预警,抓紧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大工程和重大设施安全。积极应对未来台风、暴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和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绝不能掉以轻心,对一些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仍可能出现极端点降雨,要切实细化、实化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做到预警到乡、警示到村、责任到人,有险及时转移,绝不允许因险情应对不力造成人员伤亡。二是以“安置”促稳定。有关部门要抓紧调拨必要的资金和物资,帮助地方保障受灾安置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临时安全住处。采取措施保证学生按时开学。 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早科学规划重建方案,优先对损毁校舍、医院进行加固或重修,抓紧维修和重建受损供水、道路、电力、通信等设施。吸引各方面资金,加快补上小型水利设施短板,使灾区早日重焕蓬勃生机。同时,针对受灾可能导致部分农产品供应趋紧的情况,要加强市场调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追问 “超强厄尔尼诺”如何影响未来天气?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7月2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中东部22省区市1300余县市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气,重庆、湖北、湖南、上海、浙江、江西、陕西、云南等省市40县市超过40℃。7月25日高温影响范围最大,超过35℃面积达187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38℃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 此外,中东部地区68县市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重庆万州、开县最高气温超过41℃。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地表温度达65~66℃。多地网友吐槽:南方进入了“集体供暖”时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首席预报员高辉指出,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加上今年以来印度洋持续偏暖,导致今年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 记者了解到,世界气象组织本月21日发布公报称,2016年1月至6月全球平均气温创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16年正在成为“史上最热年”。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推动下,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已连续14个月破纪录。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受2015年至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助推,持续数十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达到了高峰。这意味着我们将面对更多热浪、严重降水及热带气旋带来的潜在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专家艾婉秀提醒,由于前期南方持续降水,江河湖库水位高,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汛情。此次高温必然伴随高湿,导致人体极为不适,要注意预防中暑、注意卫生,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京华时报记者贾婷 |
相关阅读:
- [ 07-30]2016年第4号台风“妮妲”正在形成|明起福州天气“退烧” 午后最高温不到35℃
- [ 07-30]明起福州天气“退烧” 下周初或有台风影响闽南
- [ 07-30]厦门"烧烤"天气今天开始好转 今天白天最高33℃
- [ 07-29]福州遭遇强对流天气 狂风大作气温约下降8度
- [ 07-29]我国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