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研究: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地球和自己 7月以来,络绎不绝的人们来到地震纪念墙下,用鲜花祭奠逝者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残酷与无情。 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地震研究专家不断来到唐山,据此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对地震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40年前唐山是座不设防的城市,因而蒙受了巨大损失。大地震幸存者、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幼坡说,唐山大地震之后中国多次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开始全面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 “唐山大地震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已构筑成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体系的逐步完善正在将震害损失降到最低。 地震灾难在现有的人类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发生,但人类在灾难面前不能永远被动承受。唐山的抗震实践及人文探索告诉世人,科学地震观、有效预防和及时心理康复工作,能够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唐山大地震孤儿、中国第一位灾害心理学博士董惠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灾后民众心理创伤的康复工作。她说,地震的震动虽然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但大地震给唐山人留下的精神创伤巨大。这里是灾害心理和心理干预最大的研究场。 国内外无数实例证明,地震一旦发生,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华北理工大学王子平教授,几十年来与另几位地震等方面的专家在研究唐山大地震这个案例时,把触角伸向了地震社会学。 他们把灾害、灾害后果及灾害的预防与救治等纳入研究对象,提出了“大防御战略”,并在总结历次抗震救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出版了《地震社会学初探》及大量有关专著,不仅奠定了我国地震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基础,确立了地震社会学的结构框架,而且具有直接的实用性。 这一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无疑也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在我们这个并不安宁的星球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灾难,而卓有成效的防御和应对会使人们更大限度地减少痛苦、伤亡和损失。
这是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一角(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崛起奇迹:向世界证明中国力量 震后40年时间里,唐山人民抚平伤口再出发,从毁灭中重生,在重生中崛起,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今天的唐山,已经变成矗立在渤海湾畔的一座现代化名城,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08平方公里,比震前增长4.6倍,市区人口也由震前的70万增加到251万。 继1990年荣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后,2004年,因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唐山市再次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唐山市改善人居环境的成功经验,为遭受自然灾害的其他地区提供了城市重建的范例。 唐山的崛起,不仅仅体现在城市面貌上,同时体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上。2015年,唐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575亿元,分别比震前的1975年增长了72.8倍和141.4倍,连续多年居河北省首位。 历史的指针指向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在唐山举办,这座不平凡的城市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唐山由现代化名城向国际化名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盛夏七月的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满是碎石和锈铁的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遗址,向世人讲述着昨天的伤痛。而公园对面的南湖公园,正在举办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鲜花似海、游人如织。 每天清晨,62岁的董国保都会来唐山南湖公园晨练。他说,这里原是采煤形成的大面积沉降区。作为唐山市民,董国保不曾想过,一个污水遍地流、蚊蝇满天飞的垃圾场,今天竟能变成一个大花园,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世园会的举办,是这座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坚定不移地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惊鸿一瞥。震后的唐山,历经10年重建、10年振兴和20年的快速发展,不但实现了“三级跳”,而且一步比一步扎实,一步比一步迅捷。 唐山市长丁绣峰说:“新唐山40年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力量’的充分体现,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全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 抗震精神:让人类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唐山震后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地震可以摧毁一座城市,但是摧不垮伟大的精神。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导致人们消极沉沦,甚至绝望轻生。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灾民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世界崩溃。 但在唐山,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永不屈服。 曾经在唐山钢厂工作的冯林棣,地震当天上午就回到了厂里。他说:“有报道说唐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就要证明,唐山并没有消失,我们要炼出第一炉‘抗震志气钢’。” 唐山“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让震后的唐山第7天第一批自行车组装完成、震后第10天第一车煤产出、震后第14天发电厂并网发电、震后第20天造出了第一台机车、震后第28天炼出了第一炉钢。震后两年,唐山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唐山人民以不屈意志和艰苦奋斗,让一座新唐山从废墟中站立了起来! 地震中截瘫的李冬梅,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训练,在国际赛场上让国歌36次因她奏响。 唐山大地震使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国际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他们的生存极限是15年。如今40年过去,除自然减员外,还有822人依然健在,最长者年龄已达86岁。 乐观向上、努力进取、顽强坚韧,是唐山人民在经历巨灾后用实际行动为全人类做出的完美典范。 1976年大地震后,唐山人情感上的相依相偎与感恩情怀至今在这座城市里薪火相传。据统计,唐山目前共有60余万名以奉献为情怀的志愿者。由感恩、报恩升华而成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唐山成为一座“留住雷锋的城市”。 40年来,抗震精神已经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里,铸造进唐山这座城市的性格中,这是历史给予唐山的不灭印记,也是唐山人民给世界带来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逝者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唐山崛起的奇迹昭示世人:唐山是坚强而伟大的,中国是坚强而伟大的;唐山的明天会更好,中国的明天会更好!(参与记者:李俊义、任丽颖、高博)
·新唐山“四十”辉煌彰显“中国力量” ·彰显“四个自信”的涅槃重生——唐山抗震40周年启示录 ·传奇,在这里从未终止:从“唐山不死”到“唐山突围” |
相关阅读:
- [ 07-28]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考察唐山
- [ 07-28]唐山,一座永远不会趴下的城市
- [ 07-28]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二十三秒 一座城 死与生
- [ 07-28]唐山大地震40周年:用人性纪念人性
- [ 07-28]唐山最美抗震母亲:震后1小时回医院 忙两天两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