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深山小村脱贫记:"精准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2016-07-27 16:40:49 杨佩颖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陈玮 孙靖  
分享到:

未来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杨佩颖)“他(习近平总书记)很高,有1.83米,我只到他的肩膀。”在施成富、龙德成夫妇的家中,年过7旬的龙德成老人指着当年和习总书记的合影和未来网记者说道,边比划着边开心的笑个不停。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年总书记走进他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如今,龙德成成了村里的“明星”,前来观光的游客常常找她合影留念。

  据他介绍,当年就在他家小院里的一张桌子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

  走进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党员示范户家门口贴出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习主席握手温暖人心,共产党领导福泽万代”,可以想象的到,这是十八洞村村民最真实的心声写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党员示范户家门口贴出的对联。李小军 摄

  面对总书记,苗大妈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

  时光回溯到两年多前的一天,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

  沿着狭窄山路辗转后,习近平走进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

  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当时进村还是狭窄颠簸的泥泞山路。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泥巴和竹篾、木板糊起来的墙壁,一到冬天,就四处漏风。”龙德成的儿子施全友回忆说,寨子里40岁没结婚的单身汉就有20多个,“外面的姑娘根本就不愿意嫁进来嘛!”

  低保户施成富家的院子里,也是泥巴满地,凹凸不平,还堆着两三堆牛粪。习近平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就是在这里围坐一起,亲切的拉家常、话发展。村民们谈变化、讲困难、道实情,习近平边听边问。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图片来自新华社。

  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腹地,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989人,人均耕地0.8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在座谈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我们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订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一个是发展生产,实事求是地讲能抓什么,实实在在地抓起来;一个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像这种贫困村,应该给它得到什么保障,切切实实地保障起来;第三个,就是为了下一代做些什么事情。我想,我们现在到2020年以前,把这些事情做实就行。”

  从那一刻起,“精准扶贫”从大山飞出,传遍中国。

  这个深藏在大山里的苗寨,也随着习总书记的到访考察备受关注。十八洞的村民们备受鼓舞,大大加快了扶贫攻坚的脚步。

  3年巨变 村民过上了“做梦都没想到”的日子

  自从“精准扶贫”提出后,湘西花垣县这个隐藏在山窝窝里的小村庄——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的龙德成老人与游客合影。李小军 摄。

  “你看,土坪换成了石板,还多了游道跟护栏……”十八洞村邻近的澎湖村的主任田贵典边走边对未来网记者说道。

  被习总书记亲切称作“大姐”的石爬专家,堂屋原来凹凸不平的泥巴地,现在变成了水泥地;原先土砖搭建的灶台,变成了白瓷砖灶;新添的液晶彩电挂在墙上,水冲式厕所取代了简陋的茅坑。

  据田贵典介绍,原本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看到了十八洞村发展的新气象,也纷纷回到家乡创业。

  施全友便是其中之一,他还是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开设了首家“农家乐”。主打的招牌菜是苗家豆腐、腊肉和酸菜。一年下来能纯赚五六万元。

  目前村里农家乐已经开了5家,具有苗族特色、山村特点、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观光休闲游在十八洞村逐渐起步。

  “我现在哪儿也不想去了,就在家里把日子过好了,什么都不愁。” 施全友兴奋地说。

  2014年5月,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施全友的妻子孔铭英与村里及附近村寨92名妇女一起,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多家经营研发苗绣产品的企业签订了订单,公司提供绣品,负责收购,合作社农户负责加工。

  现在,孔铭英除了帮助丈夫经营农家乐,会苗绣的她,晚上总会在灯光下飞针走线。“一个月下来,能增加1500元左右的收入。”孔铭英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这些。”

  两年人均收入增两倍 精准扶贫让贫困村精准“脱帽”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你千里万里来到苗寨里;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你风里雨里走进我家里……”如今,这首讲述习总书记考察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被十八洞村乃至湘西大地广为传唱。

  听着歌曲的旋律,看着热闹的场景,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的眼眶湿润了:“不仅是贫困户收入增加了,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改变了,激发出了内生动力。”

  现在每天来十八洞村“重走习总书记考察之路”,进行乡村体验旅游的游客近200人。两年来,十八洞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

  2014年1月,习近平离开十八洞村两个多月后,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秀林受县委指派,带着5 名干部进了村。

  他了解到,十八洞村10年前由两个村合并而成,多年来,这两个村落连红白喜事都不来往,“村合心不合,表面上是一个村,实际上没什么沟通。”

  龙秀林在村里成立了一个艺术团,组织两个村落的村民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加强各寨之间的沟通。随着村支两委班子的配强,全村在精准扶贫的理念上逐渐形成共识。

  “总书记说了,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但一定要有变化。”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施金通介绍,经过扶贫工作队的思想工作,村民“等靠要”的观念慢慢转变了。在做村民工作时,施金通形容龙秀林的口才是“铁齿铜牙”。

  村民认识提高后,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班子先后争取资金,进行了自来水安装、农网改造、道路扩宽、民居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多来投入资金约1200 万元。此外,十八洞村还在外面流转土地一千亩,与县里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合股种植猕猴桃,村里占49% 的股份,其中贫困户股份最大。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十八洞村村民的增收途径多了不少。除了务工外,开农家乐、卖苗绣产品、养殖和种植,都是致富的门路。

  2015年,十八洞村的人均纯收入3668元,比2013年增加了1150元,减贫223人。

  “这两年,我们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希望。”年过花甲的村民隆巴秀、石女金夫妇,是村里条件最差的特困户。他们算了去年的收入账:老两口都享受低保,两人一年2400元;石女金苗绣收入2000元;对口帮扶的苗汉子合作社,给每人发放帮扶资金500元。加上退耕还林、种田收入等,夫妇俩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200元,高于2880元的贫困线标准。而且,村里投入8000元,对他们家实施了民居改造。今年春节前,隆巴秀爽快地在《贫困户退出确认书》上签了字。更多的贫困户,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甚至上万元。“过两年,猕猴桃那边还有不少收入呢!”隆巴秀憧憬着好日子。

村民收入增长了,龙秀林等人却更加清醒肩上的重任,“如果把十八洞村比作一辆汽车,现在还只是开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只有鼓足干劲,踩好油门,把好方向盘,才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龙秀林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