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先发”到“风险突围”
2016-07-27 16:38:05 来源:经济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银企互信正在重建 让金融活水真正地灌溉到实体经济中,是温州金融改革的初衷,也是重建富有温州特色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的关键。实现这个“关键”的关键,在于银企相互信任。 “我们将推动市政府持续深化‘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运用司法、行政、行业等手段深入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推动‘一中心、多路径、立体化’惩戒模式。”赵秀乐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温州已推动开展集中打击活动6批次,惩戒失信人222人。温州银监分局积极参与由土地、住建、工商等部门建立风险企业联防联控机制,梳理风险企业及个人信息868项,其中228项被相关部门纳入联动监控与信息共享范围,强化金融债权保护。 “最近,我们还在省内率先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服务惩戒’实施方案,对换壳经营、利用帮扶欺诈等13种逃废债情形,实施‘发送警示函’、‘不新开立账户’、‘降低信用卡额度’等10大类分类惩戒措施。现在发出的101份警戒函中,已有多户主动提出还款计划,涉及欠款金额2.3亿元。”赵秀乐说。 令银行犹豫向企业贷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僵尸企业”和“两链”风险。 更加积极高效地处置“僵尸企业”,让更多的僵死资源、生产能力加速复活,是温州各级人民法院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温州法院目前已妥善处置了500多家因民间借贷危机而产生的“僵尸企业”,探索出了一条以法院破产审判为中心、协调多部门参与的“去僵尸”路子。2012年至2016年一季度末,温州市法院共收破产案件686件,审结477件,分别占浙江省的42.26%和51.29%。“数字变化反映出温州企业面对困境的心态在变化,这是下一步加快‘僵尸企业’处置的重要基础。”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建新说,面对破产,温州政府、企业界不再讳莫如深,而是逐渐接受了这一依法依规的企业消亡方式。 针对“两链”风险,温州银监分局在现有担保圈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强化担保圈(链)识别,完善化解渠道和手段,加快推进银行业开展“化圈解链”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信誉良好的担保企业,要尽量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同时,政府牵头的政策性担保(基金)增信机制也在酝酿之中,旨在通过置换担保责任发挥缩圈解链的作用,争取在其他区域风险普遍上升的情况下,探索出区域性风险处置的“温州路径”。 通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创新还款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则是增强企业对银行信心的有效措施。据统计,在温州,通过开展“增信式”、“分段式”等还款方式创新,已累计转贷1422亿元,惠及近5万户企业。仅“以贷还贷”这一政策衍生的各类金融产品已经超过80种。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还款方式创新逐步向中型企业延伸,切实将‘降成本减负担’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继续搭建各类对接平台,加强对市政重点项目及领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支持,拉动信贷有效需求,推动恢复温州民营经济活力。”赵秀乐说。 |
相关阅读:
- [ 07-27]IPO监管现收紧信号 约三成在审企业“风险”较大
- [ 07-27]证监会警示炒美股风险 三家交易平台遭点名
- [ 07-26]光泽安监局部署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 [ 07-26]坚持"保险姓保" 监管多点出手防控险资运用风险
- [ 07-25]俄举重仍面临禁赛风险 失田径后实力依旧强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