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如何看待英国小学数学教学引进“中国模式”?

2016-07-27 15:45:59 熊丙奇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英国教育部日前宣布,根据数学教学改革计划,英格兰半数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对此,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尼克·吉布称,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应该成为英国学校的固定标准。吉布说,他将在数学教育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宣布向数千所小学提供支持和培训,以改用上海的数学教学法。同时,政府将斥巨资用于提供教科书和培训教师。

由于英国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表现不佳,而上海学生连续在PISA中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因此,在英国国内,呼吁采用“上海式数学教学办法”的声音不少,BBC还曾专门做过引进中国教学模式的纪录片。而对于英国引进中国教育模式,国内有舆论认为,这是对中国模式教育的肯定。对此,必须有理性的认识。

英国政府是在向英国小学推荐中国数学教学方法,并斥巨资进行教师培训,这不假,但就此认为英国小学全面“引进”中国教育模式,则把英国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我国教育管理方式混为一谈了。与我国政府一声令下,各校都要进行教改不同,英国学校是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的,也就是说,政府可以提供教学支持、培训服务,但是,教师有教育自主权。

参加政府培训项目的教师,会在教学工作中改进教学方式,但全盘按照中国模式教学,不太可能。据媒体报道,英国采取的方式是,由每所学校安排两名教师受训,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上海式数学教学办法”。

这还和英国的教育评价制度有关。在我国,由于中高考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录取,而数学是中高考的核心科目,所以所有学生都必须学数学,而且,基本上按照一个标准对学生提出数学学习要求。

但在英国,对所有学生都提出很高标准的数学要求,是有难度的,因为英国的基础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不是对学生一刀切的要求,这也是英国学生总体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有的学生数学很好,而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很差,但对于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也不是特别紧张,学校也基本上实行按能力、兴趣分组进行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提高数学要求,而要达到像我国这样的统一难度水准,是难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配合的。家长会质疑,为什么要学这么难的数学?对所有学生都提高数学要求,当然可以提高数学基础,我国的留学生在国外大学中,就被教授们赞扬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如果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缺乏创新意识、没有个性和兴趣,这是很难成就为拔尖人才的。就像我国中学生屡屡获得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可在科学领域,有世界影响的大师却很少。更糟糕的是,如果为了提高所谓的基础知识,而影响学生发展兴趣,就更得不偿失了。

我国的家长其实也在质疑,只是由于学校里没有能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以及单一的分数评价制度放在那里,家长的质疑不管用。但在英国却不同,家长的意见对于学校办学很重要,加之人才的评价多元、成才选择多元,有数学兴趣的学生可以花更多精力学数学,没有数学兴趣而有其他兴趣的学生则把时间花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这是他们的学习常态,因此,改革数学教育,只是借鉴中国的教学方式方法,一定程度提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用单一的标准评价所有学生,强调高标准的共性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个性。更进一步说,目前基础教育的问题,根本不是学科教学的问题,而是评价制度的问题。我国学生数学学得比国外学生都好很多,可是,这能说明学生的素质比国外学生高吗?

过重的学业负担,换来了“优异”的考试成绩,却付出了牺牲身心健康的代价,这是我国的现实。不能因国外借鉴、“引进”我国的教学方式,就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视而不见。各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问题,在英国,他们的问题是,太强调个性而忽视了基础要求,因此,现在要在注重个性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基础要求。

而我国,是要解决如何重视学生个性的问题,相对来说,在已经强调个性的情况下提高基础要求,难度并不大,而要改革单一的评价标准,建立多元评价标准,这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是我国应该有的理性认识,也是应该积极向英国学习的地方。(熊丙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