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接受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芊烨 摄 原标题:渝沪千里生命空中接力 上海市一医院携手中国干细胞集团完成第2000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新网上海7月25日电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无菌仓内,一份脐带血经过“千里之旅”,历经“空中接力”,缓缓流入1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小李体内。这是中国干细胞集团第2000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刷新了纪录,至此,该集团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数量居全国之首。 这份脐带血可谓来之不易。2015年11月,小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边住院化疗一边等待配型结果。很快,好消息传来:经过配型检索,中国干细胞集团下属上海、重庆、陕西、苏州干细胞库各配到了一份符合移植需求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经过各项指标的数据对比,最终选定了重庆库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其余三份作为移植备用。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工作人员提前一天护送脐带血样本乘飞机从重庆出发。由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不能接受X光照射,必须随身携带,且对运输条件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航空公司给予了特别支持,在机场安检、登机现场无障碍通行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便利。 2个多小时的飞行需跨越1500多公里,为避免液氮罐剧烈晃动,乘务组特意空出一个座位把液氮罐卡在中间。最终,这份救命的脐带血被安全送达上海,输入小李体内。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椿介绍,“相对于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具有来源丰富、获取便捷、资源纯净、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治疗费用低等优点,除了已能有效治疗白血病、再生性障碍贫血等几十种疾病外,它能治疗的疾病种类还在不断增加。”有着“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美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说,作为医生,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病人在需要的时候能用上自体脐带血。 巧合的是,在16年前,中国第一例脐带血移植成功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同样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完成。2000年,一位11岁的小女孩因被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而转来该院治疗。当时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非常低,随时可能因为感染发热、出血而危及生命。据王椿回忆,这位小女孩是独生女,当时中华骨髓库刚刚建立不久,而脐血库已经初具规模,从配型到完成移植只用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这位小女孩后来健康成长,考上了大学,现在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用她第二次生命播撒知识与爱。 王椿介绍,迄今为止市一医院共完成了27例脐血移植、70例脐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977例造血干细胞采集,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能够预测移植后复发和移植物被排斥的检测体系。该体系好比是一台“安检仪”,能对移植后患者进行血细胞来源监测,提早预测疾病复发,从而做到对移植后患者的抗排斥和免疫治疗进行个体化的精准施治,显著降低恶性血液病的复发率。 据了解,历经10多年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和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方面表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的目的已从最初单纯的求生发展到了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生活质量,一系列围绕移植开展的“周边”技术业已日趋成熟。 在以往,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先考虑的便是救命,很多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马上治疗,无暇做其他方面的考虑。随着技术的成熟,许多年轻患者接受治疗后恢复的很好,但却由于反复的放疗、化疗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为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市一医院从2015年起,让符合条件的男性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精子冻存,移植治疗后如不能自然受孕,可以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让女方怀孕,这个技术目前已十分成熟。女性患者则稍复杂些,治疗前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取一小块卵巢组织冻存。移植后再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将冻存的卵巢组织放回卵巢。 目前,医院已有2名年轻女性患者进行了卵巢组织的冻存,在将来移植成功后,这种治疗方法可帮助女性患者恢复性激素水平及排卵,孕育新生命。 据了解,目前,中国干细胞集团已与全国83家大型医院开展了临床移植合作,每年可为超过600例的病患提供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移植。在接受移植的患者中,体重超过30公斤的患者占78.66%,年龄超过18周岁的成人患者占58.60%,患者移植后两年的存活率达到82.8%,均位居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初,中国干细胞集团在海南博鳌投资建设的附属干细胞医院将正式投入使用。根据规划,该院每年移植例数有望超过1000例,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干细胞临床治疗医院。(完) |
相关阅读:
- [ 07-25]莆田单眼人士报考驾照咋没地方体检? 医院:仪器设备缺少
- [ 07-25]福建日报:莆田秀屿区医院因劳动争议被投诉
- [ 07-23]北京审计:5家公立医院价值6.61亿医疗设备闲置
- [ 07-22]龙岩市妇幼保健院举办龙岩市医院药师沙龙第五期学术会议
- [ 07-22]莆田秀屿区医院因劳动争议被投诉 回应:等仲裁结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