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新规力促私募行业良性发展
2016-07-18 21:15:3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新老划断”确保平稳过渡 《暂行规定》出台后,相关部门和经营机构推出了进一步落实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也于7月15日起开始施行,该《管理办法》被视为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有力举措。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还于7月15日发布了《关于落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申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依法合规设立、运作资产管理计划,按照要求办理备案手续,报送监测信息。明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和有效执行第三方机构遴选机制、风险管控机制以及利益冲突防范机制,选聘符合《暂行规定》规定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服务,签订委托协议,并在资产管理合同及其他材料中进行充分披露。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在办理资产管理计划备案手续时,提交相关委托协议、第三方机构资质证明文件。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市场对规则出台已有充分预期,并且规则已作出科学化的过渡安排,预期不会对存续产品和市场运行造成冲击。证监会相关部门人士介绍,为做好新旧规则衔接,有序规范私募资管业务,《暂行规定》未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而是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依照“新老划断”的原则作出了过渡期安排,保证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市场平稳运行不受影响。 中国基金业协会表示,将按规定做好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和风险监测等日常工作。对发现违反《暂行规定》要求的,基金业协会将及时报告证监会及其相关派出机构。 消除乱象利于长期发展 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私募资管市场存在的不足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指出,面向非特定对象的公募产品和面向特定对象的私募产品缺少统一标准。在市场低迷时,各类理财产品提供“刚性兑付”,混淆资产管理本质,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繁荣时,大量理财资金充当分级产品“优先级”,助涨助跌,加剧投资者风险。大量理财资金不规范接入资产管理市场,“刚性兑付”产品穿上资产管理外衣,助长了相信无风险高收益的投机文化,冲击资产管理本质和理财文化根基。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基金业协会在4月29日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且在2016年5月1日前既未补提法律意见书也未申请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约2000家,协会将按照《公告》要求予以注销。同时,初步统计显示今年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且在2016年5月1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的私募基金管理人500余家,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600余家。若此类机构于2016年8月1日之前仍未通过法律意见书且完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将予以注销登记。 “资产管理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似乎逐步显现。分析人士强调,《暂行规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严格厘清各类业务的规范边界,将有利于引导机构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正规,真正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对接投融资需求的应有作用。监管趋严将促使私募行业良性洗牌,优秀的私募机构将得益于日趋完善的机制获得极大发展,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
相关阅读:
- [ 07-15]证监会点名两类私募产品 不得加杠杆和增规模
- [ 07-15]证监会调整基金设立程序 私募认缴近7万亿
- [ 07-14]部分私募顺势加仓博反弹 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再受宠
- [ 07-13]百亿级私募谨慎加仓 下半年“紧拥”消费股
- [ 07-13]券商催促私募赶工期 第三方理财面临洗牌
- [ 07-12]信托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成"鸡肋" 5个月仅4家备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