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在雪域高原上的忠诚
2016-07-11 14:35: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霖 李艳 |
分享到:
|
王波: 用新理念规划新生活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是历代班禅大师驻锡地,是后藏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013 年,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区委副书记王波援藏,担任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区委书记。为改变城区“白天乱乎乎,晚上黑乎乎,到处脏乎乎”的面貌,王波顾不上高原反应,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实地勘查、设计论证。不久,《日喀则市南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几年来,根据这个规划,城市发展重心逐步向南扩移,一批产业园区陆续建成。在几批援藏干部和藏族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下,桑珠孜区的城镇化率已从18.5%增至39.9%,远高于西藏全区25.7%的平均水平,城市面积由不足10平方公里扩大到32平方公里,成为后藏地区的一颗明珠。 在王波的推动下,桑珠孜区成立市政市容管委会,实施了“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规范化”工程;创新环卫管理模式,以委托方式完成TOT托管运营,城区垃圾清扫清运、垃圾填埋场管理运营、排水管网维修、公厕管护保洁等环卫项目实现市场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专业化作业;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法》等,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景更美了,去哪儿都很方便。这得感谢青岛援藏队。”在桑珠孜区环卫队干了24年的驾驶员扎西说。 全面建成小康,西藏不能缺位。不光输血,更要造血,建设一批留藏、稳藏、富藏的项目。王波提出要立足特色农牧业、光伏产业、民族手工业三大产业优势,协调内地企业投资兴业,推动当地企业发展提高。在王波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大型项目落户桑珠孜区:山东力诺集团等与日喀则市政府签订了投资65亿元的万亩光伏设施农业项目和投资3亿元的天然矿泉水开发项目;青岛城投集团、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德东汇投资集团等外地企业,在日喀则工业园投资80多亿元开发光伏农业、天然饮用水等项目…… 与此同时,王波不断创新民心工程,新建高标准的乡卫生院,实现区乡医疗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寄宿制中小学生校车免费安全接送、60岁以上老年人市区公交车免费出行;打造最好的寄宿制乡小学,实施中小学校教育“互联网+空中课堂”计划、学前教育及贫困大学生学段资助,等等。 2015年5月,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考察桑珠孜区时感慨地说:“桑珠孜区这两年发生的变化,这个‘山东大个儿’功不可没!” 侯文英: “卓玛”重回西藏 “妈妈——”当北京市第七批援藏医生侯文英一走进罗布卓玛的家,罗布卓玛就跑过来扑进她的怀里。看着怀里这个曾经被诊断为腿部伤残,如今已恢复健康的小姑娘,那一刻,侯文英眼睛湿润了。 2015年8月13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主任医生侯文英结束援藏回京,还不到一个星期时,她看到了一则“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消息。她顾不上多想,再一次报名返回她牵挂的那片圣土。 2014 年8月,侯文英第一次援藏,担任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在一个严重缺氧的季节,医疗队来到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堆龙德庆县辖乡镇,进行先天性畸形患儿的筛查。为了减少孩子们等待的时间,他们来不及吸氧就开始工作。过去,老百姓一直以为先天性疾病无法治疗,好多孩子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有的家长就直接给孩子办了残疾证。本该是活蹦乱跳的孩子们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她面前时,侯文英心如刀绞。 2014 年的金秋十月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而海拔4300米的西藏当雄却是风雪漫天。侯文英来到这里帮助开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筛查工作。她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母亲,深知一个孩子的痛苦就是一个家庭的痛苦。在当地组织和自己的“娘家”首都儿研所的帮助下,侯文英把患儿分批安排来到北京,让他们得到免费治疗护理;她还把首都的儿科专家请到拉萨授课。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在这里,侯文英被称作“卓玛”,即“美丽的女神”。“有一次工作完毕,正要离开的时候,突然看到许多患儿和家长站在门口朝我挥手。这一幕,让我感动。”侯文英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些孩子都是半年前她亲手做过先天性髋关节手术的患儿,她跑过去把孩子们一一揽在自己的怀里。从那时起,侯文英就在心里许下诺言:西藏,我还会再来,孩子们,等着我! 2015年8月,侯文英真的回西藏“还愿”了,这一次她担任了拉萨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如今,援藏任务即将结束了,但西藏和西藏的孩子让她难以割舍。她在微信朋友圈感言—— 曾经,孤独寂寞失眠会加重思乡情,这会戳中每个援藏干部的泪点。真正融入拉萨之后才发现:面对自然的伟大和善良的藏族人民,自己只是个小我…… 张朝阳: 让格桑花儿更美丽 2010年7月,张朝阳作为第六批援藏干部,由福建省泉州市来到西藏林芝市,担任工布江达县副县长;2013年5月,他再次申请援藏,成为第七批援藏干部之一,被任命为工布江达县委书记。 工布江达,在藏语里意为“凹地大谷口”,山川壮美,文化深厚。其中著名的巴松错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名胜古刹为一体;湖面面积6千多亩,形如一轮新月,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和圣地。这里被称为“人间天堂”。 怎样让美丽更妖娆,让美丽变富饶?张朝阳和班子成员确立了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主线产业的发展思路。将巴松错景区升级、申报国家5A景区,成为他们的主攻目标。经过不懈的建设改造,景区的硬件、软件水平上了几个台阶。目前这一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在申请上市并申报世界“双遗”。2015年,巴松错景区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收入达到2025.73万元,参与群众实现人均收入2.26万元。张朝阳的工作得到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泉州前后投给工布江达县生态建设资金6590万元。 如何把旅游资源转化为致富资源?这是张朝阳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走遍全县所有的大山深沟和行政村,在寻找办法。 早在2011年藏历新年期间,张朝阳在错高古村落调研,听说村民阿旺旦增和桑布家的房屋已有450年历史了,他调研后叫停了正在进行的安居改造工程,要求建旧如旧、修旧如旧,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并为村里争取到国投资金6200万元。如今的错高古村落典雅古朴地呈现在世界的眼帘,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收入大幅增加,还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工布江达还有一个美丽的村落,叫阿沛村,位于米拉山麓、尼洋河畔、川藏公路旁,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的故里。一排排高大宽敞的两层藏式楼房漂亮整洁,房前屋后种满了奇花异草和果树,国旗在蓝天白云朗日下高高地飘扬。走进藏民家,房屋宽敞清洁明亮,家电家具一应俱全,梁柱、墙壁、屋顶的装饰散发着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 阿沛村,也是福建援建的。张朝阳已经无数次地走进村里,几乎熟悉村里每一个人、每一户家庭旅馆。他帮助引来资金改造村里的基础设施,帮助建设规范化服务的家庭旅馆,为每家每户安装了热水器、厕所等,让游客在这里留得下、呆得住。他还帮村里筹措启动资金创办了藏香厂。 阿沛村有个致富带头人叫德庆旺姆,她依靠旅游开办家庭旅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是张朝阳帮助的结果。村里像这样的家庭旅馆总共有15家,算下来,每年全村能赚30多万元,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错高乡的饲养藏香猪项目,也是张朝阳支持办起来的。2013年,张朝阳推动申报了国家地理标识——“工布江达藏猪”,藏香猪的每头售价也从2012年的 1200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2200元,藏香猪的养殖热潮正在渐渐形成。藏民子仲一家告诉记者:“自张书记来以后,乡里投资成立了仲荣养殖合作社,以前我们家是贫困户,现在一年现金收入就有5万元,我们村一年就增加收入40多万元呢!” “工布江达模式”产生了明显效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2015年底,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张朝阳觉得总书记说得太好了,他告诉记者,建设西藏、精准扶贫,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张朝阳记得,刚到工布江达的第5天,一位藏族阿哥告诉他说:“这就是格桑花!”后来回家探亲,张朝阳特地把格桑花的种子撒在泉州自家的花盆里,也永远地种在了自己心里。 张朝阳记得,2010年离开泉州时女儿还只有8岁,不知道什么叫援藏,不知道什么叫盼归、期待、思念,满心欢喜地帮他收拾行囊。第一次回家探亲,一家三口抱在一起泪流满面,女儿哭着不让爸爸走。他哽咽无语,只好把工布江达藏民的生活照给娘儿俩看,女儿一抹眼泪说:“爸爸,你快回去吧,西藏需要你,你得帮帮他们。” |
相关阅读:
- [ 07-11]全省第八批援藏干部 人才欢送座谈会举行
- [ 07-09]我省举办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培训会
- [ 07-09]闽举办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培训会|省委宣传部长高翔调研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
- [ 07-11]漳州第八批援藏干部启程赴任
- [ 07-01]厦门市领导考察援藏工作 看望慰问挂职干部
- [ 07-03]福建检察机关援藏考察组赴西藏考察援藏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