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特别强,臭氧超标了。”随着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通过手机APP或者门户网站查阅空气质量,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握数据终端,您会不会好奇数据源头和传输过程?前阵子,媒体曝光了一些地方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周边重点洒扫的现象。怎样防止监测数据造假?为啥监测数据与个人直观感受存在差距?近日记者走进监测站点,揭开空气质量“大数据”的神秘面纱。 自动采样,实时分析,空气质量监测有精准范儿 随着站点增加,服务信息将更“贴身” 烈日当空,车水马龙的街边静静伫立着一座四四方方的小房子,乍一看还以为是造型独特的报刊亭。“这就是标准配置的空气监测站,大小是3米×3米。不过我们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完成后新建的站点都是3米×7米。”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主任魏强介绍道。 这个小房子,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空气质量大数据的诞生地。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微波炉大小的监测仪器从房顶至地板整齐码放。仪器上分别标识着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10、PM2.5六项污染物。 魏强指向房顶,“看到天花板附近的玻璃瓶吗?那就是我们抽取室外空气的工具。实时采得的样本被输送到与玻璃瓶相连的管子中。管道分别通向不同的仪器,监测不同的污染物指标。” 这些污染物监测数据,会实时显示在房间中央的电脑屏幕上,并随时传输至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所有设备均自动运行,专业团队一两周进行一次常规维护就够了。 北京市从1984年开始建设数据监测网络。到2012年,已有35个站点。今年,环保部门正在开展网络系统升级,预计明年将有更多的站点建成并投入运行。 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处副处长董险峰表示,新的监测站类型更丰富,增加了农村站、山区站、工业集中区等站点。此外,还新建了垂直站,能对分层流动的大气进行垂直梯度分析,让监测变得立体。监测时,除了常规仪器,针对PM2.5单项监测的小型设备也将大规模投用,这种设备看起来像小型电表箱,布设非常方便。 “大数据基础网络的升级,让空气质量监测服务更具‘精准范儿’。”董险峰拿出手机,打开监测中心官方APP“北京空气质量发布”,指着屏幕对记者解释道,“现有35个监测站,民众可以找到距离较近的点位作参考。以后站点多了,空间分析会更精准,市民能找到离自己更近的站点,实现空气质量信息的‘贴身’服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