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凌晨,安徽南陵西七圩破圩至今已经有五天了。作为亲历者,从接到命令第一时间组织部队抢险,有效防止险情扩大;到立即组织转移灾民直至最后一个灾民安全离开,协助地方政府转入灾后重建。几天下来,经历了很多也想了很多! 有时候特别感动特别振奋,有时候也特别郁闷特别气愤!在水位居高不下,抗洪军民仍然高度戒备,部队官兵抓住空档调整休息,准备迎接超强台风来临的间隙里,忍不住写几行字,说几句一线指战员的心里话。 看看网上,一方面子弟兵抗洪的感人场面刷屏,连我的照片也不知道什么人什么时候传到网上;另一方面,有人为了雨水中战士啃馒头,大放厥词,论战纷纷,隐约感觉网上的口水比面前的洪水还凶猛!甚至有人津津乐道的总结到:几十年过去,抗洪手段没有变(装沙袋,扛沙袋),组织方式没有变(人海战术,疲劳战术),后勤保障没有变(喝凉水,吃冷饭),宣传形式没有变(睁眼看很感人,转个头全忘光),唯一变化的是,抗洪官兵人人多了一个马甲(救生衣),开始拿马甲“配合”了! 作为抗洪一线的参与者,看到这些话,我真的想骂人。几十年过去了,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是与50年代比,70年代比,还是同90年代比?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过去传统的蓄洪、泄洪区,现在很多已经是高楼林立,过去不适合群众居住的低洼地,已经建成联圩成为寸土寸金的商业区。1999年以后,十几年没有大洪水,今年不断刷新的历史最高水位,让人措手不及,怎么可能万全应对?更何况,不打仗、搞阅兵都有人讲穷兵黩武,过度建设防洪设施难道不也被人说成是浪费吗? 关于抗洪手段,摸着良心讲,其实我们已经进入机械化时代,以我负责的漳河黄墓段指挥所为例,全长14.22公里分布着7个行政村,指挥所固定备用的挖掘机1台,物资储备库2座,运输车随时调用。上级防指随时调用的工程机械至少10台、武警交通部队支援的工程车辆20多台就在附近。但是,一些小的管涌、渗漏、跌塌,工程机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必须靠人工手挖肩扛。更何况交通不便机械不能进入的地方,根本就是只能靠人工作业。 关于组织方式,我认为全世界只有中国才会有这样的全民动员方式,没有更好只有最好!为什么?首先是当地村民在村党支部组织下建立抗洪突击队,当出现自身不能解决的险情,镇里县里有民兵预备役支援。然后,全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全员上堤,最后还有解放军武警部队千里支援!你说是人海还是疲劳,我听不懂,难道干活还有不累的? 关于后勤保障,有人说雨中啃馒头就是后勤不行,我亲眼看到临汾旅的100多名官兵在大暴雨中吃盒饭,?可惜手机被雨水浸坏了,照片没法拍出来。不过,那又说明什么呢?当时间以分钟计的紧急时刻,前线干部战士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快把险情排除、把缺口堵住!吃什么、怎么吃真的不重要,重要的补充和保持体力,尽快的完成任务。没到现场,坐有空调房间里人,说了也没用。因为,他们的心太冰冷! 不仅军警官兵,为了抗洪忘我奋战的还有长期被公知媒记们抹黑贬损的基层镇村干部们!他们的付出也是令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他们当中很多人,其实也是灾民,他们自己的房子有的也被洪水淹没,他们自己家中也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有的很多一家夫妻俩都在大堤上,远远相望却不能说话,为了同一个目标,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工作生活中的苦和累可以克服,还要无妄的承受来自网络上的污名和污辱。 当洪水来临,党员干部军人警察冲到第一线救人,而好事之徒却站在河边看热闹;还有些戴着金丝眼镜,冒充精英的人站在网上看热闹!时时的喧嚣和不屑表明,他们是同一类人!是麻木愚昧需要被唤醒,却还自以为是的中国人! 为什么新中国的每次灾难,都压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是因为:执政党坚强有力;独特体制优势尽显;“钢铁长城”守护中国;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但是,当今时代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仍然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仍然需要进一步凝聚。因为,发现问题容易,关键是怎么解决?说别人没有素质时,也要反思自己素质有多高?谩骂政府错误的时候,有没有想想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不要只想我能得到什么,还要想想我能给别人做点什么? 前线的抗洪形势依然严峻,如果我们不能为防汛抗洪做具体的事,那么至少别去添乱!借用救灾战士的一句话:人人搭把手,家园才美丽! |
相关阅读:
- [ 07-07]《游戏规则》何润东获赞"拼命三郎" 敬业冒雨拍戏
- [ 06-28]福州8旬老人乘车去医院迷路 121路公交司机冒雨护送
- [ 06-21]巡特警反恐大队队员冒雨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 [ 06-17]交警冒雨推车 群众纷纷点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