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评论 > 正文

贫富分化加剧美国社会不公

2016-07-05 17:29:12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根据美国的官方统计,全美贫困人口约有4670万,占人口总数的15%。图为在美国西雅图,一位失业者抱着自己的孩子坐在帐篷城里。这座帐篷城由民间组织管理,专为无家可归的穷困人群提供住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表年度经济评估报告,将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从先前的2.4%调低到2.2%。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形势不错,通胀温和,同时警告称美国面临日益严峻的经济“逆风”和“有害”趋势,比如不断缩减的中产阶层可能令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放缓。美国每七人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贫困中。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也发布报告称,2000年至2014年,美国229个大都市区中有203个出现中产阶层占总人口比例下降的情况。美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55%缩减至2014年的51%。

全美贫困人口约有4670万,占人口总数的15%

贫困在美国依然是一个大问题。根据美国的官方统计,全美贫困人口大约有4670万,占人口总数的15%。其中,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每3个女性户主家庭就有1家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以下。按照2015年美国政府的贫困线标准,个人年收入低于11770美元,两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5930美元,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0090美元,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4250美元,即为贫困人口。也许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此收入已经不低,何谈贫困?但美国的物价和消费水平不同,如此收入,着实没法过日子。

从1964年开始,美国着手解决贫困问题,但50多年过去,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1964年美国的贫困率为19%,2015年的贫困率为15%,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贫困率仅下降了4个百分点。

据业内专家分析,贫困问题存在于美国各个族裔当中,但不同族裔的贫困率差异很大。2014年,美国非洲裔的贫困率最高,达到26.2%;其次是西班牙语裔,贫困率为23.6%;白人和亚裔的贫困相对较低,分别为10.1%和12%。教育程度对收入影响很大,同时也涉及贫困率。在高中教育程度以下家庭,贫困率为28.9%。高中教育程度家庭,贫困率为14.2%。大专教育程度家庭,贫困率为10.2%。大学以上教育程度家庭,贫困率为5%。

此外,在美国单亲带有孩子的家庭往往成为贫困的重灾区,特别是单亲母亲带着未成年子女生活,最容易陷入贫困。

“我们99%的人为国家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我们”

更触目惊心的是,虽然社会在发展,但美国的贫富差距却不断扩大。根据美银美林的估算,近30年来,占人口90%的美国普通家庭拥有的总体财富在全国所占比例直线下滑,从36%降至23%,而占人口0.1%的最富有家庭财富占比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一直增加,已经升至22%。占总人口0.1%的最富有家庭和占人口90%的普通家庭拥有的财富不相上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曾撰文指出:“过去40年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增长了4倍多,在过去25年里,则几近翻了一番。然而,其中的利益都归于最高收入人群了,而且,这种利益越来越集中于最高收入人群中的最富有人群……不断加剧的不平等侵蚀了我们的政治体制和民主治理。”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底层民众日益不满,正在引起越来越大的社会问题。2011年发生在纽约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一例。数以万计的底层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长达1个多月时间将纽约闹得动荡不宁,而且引起全美120多个城市效仿。示威者提出一个义正辞严的论点:“在美国,1%的富人拥有着99%的财富。我们99%的人为国家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我们。华盛顿的政客都在为这1%的人服务。”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最近三年,美国经济增长缓慢,今年第一季度仅增长0.5%。虽然现在失业率降低到了4.7%,但职员工资却一直难见涨势。数以千万计的底层民众依然受到贫困的煎熬。美国劳工部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25日的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6.8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数字增加1万人。数据还显示,在截至6月18日的一周,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人数为212万。

贫富差距拉大,对任何国家、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说:“贫困不仅带来巨大社会负担,而且还消耗劳动力就业能力,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就业能力、生产力、两极分化以及贫困等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