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传承的持久力量
2016-06-27 10:45:32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文化自信之“梦”:更持久的力量 “布哈里的《圣训实录》享誉千古。花拉子米的《代数学》堪称人类智慧的一座丰碑。伊本·西拿的《医典》集世界医学之大成,他的哲学著作《治疗论》被奉为中世纪哲学的最高典范……”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中细数当地的文化遗产,并再次提到了“朋友圈”——“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曾有外国代表问: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怎样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推本溯源,意味深远——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组浮雕,表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我们一方面缅怀先烈,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迹向前走。我们提出了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千年前的丝路辉煌,张骞策马、郑和远航,播撒文明之花。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世界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新的时代注脚。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论述体现了宏阔的文化视野,这正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这正是中国崛起中的文化自信。言及和平,“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谈及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论及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到尊重,“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彰显了中国在发展新征程上的高度自信与孜孜追求。 4月28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交易所楼大屏,播放着六岁的中国小超模孙嘉璐在T台走秀的精彩片段,她展示着中国的民族服装,潇洒而自信。 而在大洋的另一端,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举办的联欢晚会上,一部德国学生表演的话剧《梁祝》引得场下观众欢呼。目前在德国,每年约3万人学习汉语,越来越多的德国高校开始设立汉语师范专业。 这是中国眼中的世界,也是世界眼中的中国。 穿越5000多年的历史烟云,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的苦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当前,“十三五”规划正在全面展开,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最后时段,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已经开启。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铿锵。 |
相关阅读:
- [ 11-23]从中国外交看百年国运
- [ 07-01]土地财政转型关乎国运
- [ 03-05]台教授称“国运签”非指蔡英文上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