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第26个全国土地日:打好耕地质量保护攻坚战

2016-06-25 15:39:50 卢俊宇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卢俊宇)今天是我国第26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上下都在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态势。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国家持续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宣传主题,目的就在于警醒人们注意资源节约利用,加快转型发展,科学利用好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耕地保护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多次强调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实行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等。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保护管理。

京津冀将实施“一带十三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要求和“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北京顺义东部等13片优质耕地将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构建“一带十三区”区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格局。

根据规划,京津冀将着力优化区域空间开发,划定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规划期内,减量优化区需要通过建设用地“减量瘦身”倒逼城市功能提升,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将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存量挖潜区不宜再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建设,区域建设用地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以存量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为主;增量控制区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控制区域新增建设用地;适度发展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应引导人口产业合理集聚,适度增加区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黑龙江开展土地整治:耕地增加 单产提高 收入提升

我国大粮仓黑龙江省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全省已为此累计投入资金290亿元,整治土地规模达3405万亩,新增耕地176万亩,增地比例达到6%以上,是国家规定标准的2倍多。

通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相当于为耕地保护按上“千里眼”,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提高了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行为的巡查能力。仅去年,建三江国土资源局利用这套系统共发现违法线索20余起,包括违法取土、建设板房等,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或拆除。

土地整治效益得到彰显。刘春、熊立波等种粮大户说,土地整治后“水通了、路通了、电通了、地多了、劲足了”。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测算,实施整治后的耕地亩均增产约200斤,2006年至2014年黑龙江全省通过土地整治增产粮食近74亿斤,仅此一项即增加农民种粮收入81.2亿元。>>>

浙江全面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激励与约束双管齐下

6月21日,浙江提出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激励与约束双管齐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临时用地和违法用地未依法处理到位问题的“亮剑行动”。

在多年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开始浙江省全面推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要求,对各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资金进行补助。其中,省级财政以每年每亩30元进行补助,相应各市、县(市、区)同时给予不得低于省补助标准的双重资金补助。

实施激励性保护的同时,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还将双管齐下强化约束性保护,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震慑力度。6月份开始,浙江全省范围内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历年审批的临时用地,集中整治违法用地未依法处理到位的问题。>>>

广州: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首创“只征不转”模式

根据广州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指标仅剩下77平方公里。按照广州近年年均建设用地增量28.57平方公里计算,不出3年,广州将无地可用。怎样做好存量用地的盘活显得极为重要。

在耕地保护方面,广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万亩果园“只征不转”的保护模式为全国首创,高效和谐完成征地签约工作。目前已建成开放开发海珠湖、海珠湿地一期和海珠湿地二期,可充分领略“水乡、花乡、果乡”的湿地特色风貌,日益成为市民重要的休闲、旅游胜地,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