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正文
分享到:

文昌发射场设8个长征七号观景台 可容纳2.53万人

2016-06-24 09:31:39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每一步,都是超越的起点

椰树成林,绿草成茵,鸟语花香,清泉小河……漫步在这片占地1万多亩的发射场,处处皆是风景,但唯独一条条独具特色的路,深印记者脑海。

从大门到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叫“航天路”,从“长征七号”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到火箭固定勤务塔叫“长征路”,还有“问天路”“北斗路”“嫦娥路”……

“这些路的名字是大家征集后投票确定的,就像是中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发测站工程师王磊说,“每走一次这些路,都是一次励志。”

王磊和他的同事们很清楚,文昌发射场从设计论证到开工建设,一路走来,步步都是励志味道。

那时,发射场还处于“图纸时代”。但你绝对想不到,各种火箭、航天器测试任务,已在计算机中虚拟发射场的厂房、塔架中展开。精确到厘米级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为这里的每一处建筑设施以及参试各系统间的接口协调、流程验证等,做了最精确的分析评估。

起步决定后程,当年在计算机中虚拟的一幕幕今天已成为现实。

6月22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正在进行垂直转运。它旁边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垂直总装厂房的块头更大。现场指挥告诉记者,这个总装厂房拥有诸多之“最”:亚洲最大的钢铁之门、中国单层最高的厂房……

目光从这个“巨无霸”厂房收回,刺眼的阳光挡不住记者好奇的脚步。沿着那条“长征路”,可以抵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塔架。

从发射塔上面望去,不远处便是大海。不息的涛声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是海南文昌,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高温高湿高盐”以及“强台风强降雨强雷暴”。

从发射塔底部仰望,这个相当于30层楼高的大家伙,由固定、回转、导流、避雷塔4大部分组成。围绕在塔架四周的4座钢架结构避雷塔,正是发射场为了有效防止雷电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创新之作。

“发射平台降温非常关键。”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告诉记者,火箭发射点火的刹那,温度高达2800℃,发射平台既要能承受强热流的冲刷,又要耐得住强高温。为延长发射平台的使用寿命,在每次火箭发射前,技术人员都要为即将执行发射任务的平台表面涂覆大面积“防晒霜”——特种防护涂层。

“除了涂‘防晒霜’,还可以‘淋浴’。”顺着周湘虎的手势,记者在发射塔架的第11层,果然看到一个巨大的水箱。这个水箱可以通过发射平台旁的“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起飞时20秒内喷出400吨水。

走在椰林深处一条条路上,从300立方米液氢贮罐到大流量高扬程低温液氧泵,从具有最佳气动外形的导流槽到新型耐烧蚀混凝土……目光所及之处,创新无处不在。

“每一步,都是超越的起点。”在指挥控制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凤广指着一排排电脑屏幕说,他们首创国产化软件开发平台,研发测控指挥监控系统等配套软件,确保了航天发射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绝对安全。

这栋耸立在半山坡上的建筑,算是整个发射场除了垂直总装厂房、发射塔架之外的第三大制高点,外形像极了闪光灯。

相信随着航天之路在这里不断延伸,这里将迎来更多世界聚焦的“闪光灯”。

读秒声,早已在这里响起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在等待着属于这里的第一声“点火”。

“10、9、8、7……”点火前,那熟悉的读秒声即将从这里传遍世界。

然而,你可知道,从14年前进行可行性论证时起,读秒声便时刻响在创业者们的心头。从那时起,他们便将这个发射场的“蓝图”时刻与“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这一目标对表。

可行论证年、立项规划年、研究准备年、奠基设计年、开工建设年、全面推进年、攻坚突破年、竣工交用年、合练结算年、双箭首飞年,这是一个发射场的成长年轮,更是一群航天人的奋斗年轮。

14年,仅够一个婴儿长成少年。但这群人却把这里变成世界一流的航天发射场!

“从真正开工建设到建成,只用了3年多时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凤广回忆起那段日子仍不胜感慨:“那时候不得不下命令,所有人不得休假,白天干不完,就连夜干!”

那是一段倒计时“读秒”的日子,那是一段用“两弹一星”精神“点火”的时光。最终,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换来腾飞的“火焰”——取得了大推力火箭发射能力、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型发射场建设等一系列突破……

今天,这个在海边拔地而起的发射场,选择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在发射场的大门口,正在建设的游客到访中心,主要承载航天科普的作用。”据当地媒体报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时,当地确定了8个火箭首发观景点,能够容纳2.53万人观看火箭升空。

首飞在即,发射场各个工位上,一位位航天人的表情、声音和举止,处处透着一种从容和平静。他们在工作的间隙,偶尔抬起头,会指着窗台上那盆从西昌带来的三角梅,微笑着告诉你:“这花,比西昌长得还好。”

“说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准备了这么久,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等待着检验!”发射场一位领导说,“但也没必要那么紧张,对于文昌发射场这是首次发射,但对于西昌发射中心来说,我们马上就要迎来第100次发射,可谓身经百战了!”

难怪,发射场协作楼的横幅上写着这样的标语:“首发要有百倍信心,百次要有首发标准!”

长征七号出征在即,世界等待着见证这份信心和标准。

从2002年至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海南文昌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周凤广全程参与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论证、设计、建设、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前夕,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面朝大海 仰望星空

■本报记者 邹维荣 王通化

问: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即将发射,请谈谈您此刻的心情?

答:面朝大海,仰望星空,梦想正在照进现实。14年来,在这片曾经的滩涂上,一个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已经拔地而起。我们期待着交出一份满意的考卷。

问:作为发射场建设亲历者,如何为前期的建设打分?

答:我由衷为所有发射场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们点赞。他们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把工地当阵地,把建设当会战,周末假日连轴转。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苦如今都酿成了甜。

问: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答:发射场地质条件复杂,滩涂、沙窝……各种各样的地质难题接踵而来,我们用到了几乎所有的地基处理技术。此外,高温高湿高盐雾、强台风强降雨强雷暴等恶劣气候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此,发射场采用新技术多、新设备多、涉及专业多、标准要求严。很多工艺在国内首次使用,风险较高。

问:作为我国首个自主论证、规划、设计、建设的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取得哪些创新突破?

答: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实现了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突破。适应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运载火箭发射要求,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和大容量储运技术、发射塔回转平台安装施工等一系列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突破。二是实现了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的突破。针对海南地区“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等气候特点,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风、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术难题,设计建造了现代化发射塔和锥形四流道导流槽。三是实现了生态环保型集约型发射中心建设的突破。坚持科学规划场区布局,千方百计保护原生椰林、湿地、滩涂,全面采用无毒无污染新型推进剂,对两型火箭垂直转运轨道进行集约化设计,一座集科技、生态、环保,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从蓝图变为现实。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