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22日讯 6月17-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对塞尔维亚和波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继3月访问捷克后,习主席今年第二次访问中东欧国家,也是中国国家元首分别时隔32年和12年再次访问塞、波两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东欧“16 1”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地区国家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在欧洲的次区域外交布局也逐步坐实,成果逐步显现,而高访则不断将友好合作关系提上新的高度。
习主席此访的成功首先是提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合作意愿。
塞尔维亚和波兰分别是中东欧未入盟国家和入盟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对于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两国与中国关系加强将给地区国家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
塞总统尼克利奇高度称赞中塞关系“坚如长城”,对习主席访问期待已久,开启了双边关系的新篇章。中塞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互相支持对方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合法诉求。
在波兰,中波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波关系提升为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互相视对方为中东欧和亚洲最重要的伙伴,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多边合作机制上加大配合力度。正如波兰外长瓦什奇科夫斯基所说,习主席来访既是波中友好关系的体现,也是对波兰在欧洲和“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可,将大力提升两国政治、经济合作水平,谱写中波友好合作新篇章。
除了友好互信的增强,习主席此访还为三国带去了合作对接的机遇。
目前,中塞波三国均处在抓经济、谋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阶段,均面临着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相对低迷带来的挑战,“东望”与“西向”在古老的欧亚大陆相处碰撞出和谐共赢的火花。
波兰总统杜达在与习主席一同出席华沙举办的丝路论坛时表示,正如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波兰人民也有谋发展、奔小康的“波兰梦”,共同的目标成为两国携手合作的基础,丝绸之路和波兰的琥珀之路应相互连通。瓦什奇科夫斯基外长则谈到“十三五”规划和波兰今年年初提出的“负责任的发展计划”都是富有雄心的和经济政策,研发创新、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都是合作亮点。
而塞尔维亚是“16 1”机制下与中国达成合作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塞政治基础和合作意愿是发展对接的基石,当前,塞政要和学者均认为,塞提出的“再工业化”设想和“一带一路”倡议有着诸多切合点,即投资、基础设施、产能合作需求旺盛。中塞两国领导人一同参观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就是最新成果,塞总理武契奇甚至称其为“雪中送炭的帮助”。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五项互联互通中关键一环,人文交流也是双边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塞、中波的民心也借着习主席高访的东风联系的更为紧密。从贝尔格莱德到华沙,习主席的飞机还未落地,他的署名文章早已登上当地主流媒体的报端,将中塞、中波传统友谊和深厚的文化交流底蕴娓娓道来,让当地民众感受来自东方的问候。
贝尔格莱德的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工;华沙瓦津基公园里的2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道”张灯结彩,重现辉煌;波兰主要城市书店摆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波文版等中国书籍;华沙人文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揭牌成立……都表明在政治、经济等传统领域的背后,人文交流在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也将全面合作的覆盖面做宽、内涵做深、成效做实,民心做通。让中国的思想与精神也像商品与建设那样,在中东欧家喻户晓。
在建设“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高层的引领将起到顶层设计、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宏大的愿景也需要百姓心灵的相通,在陆地、空中、海上、网络、融资等各个层面铺砌新丝绸之路,架设诸多有形无形之桥。习主席本次访问中东欧,将为未来各领域、各层级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气氛、定下发展大方向,一同面向中国-中东欧关系的良好愿景。(董一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