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酱油、儿童面条、儿童饼干、儿童牛奶……如今市面上,各种“儿童食品”琳琅满目。
然而一个事实无法回避,至今我国仍没有完备的儿童食品生产、安全标准,换言之,“儿童食品”只是产品噱头。
在此背景下,儿童食品仍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甚至定价远高于普通食品。难道消费者买来的,只是心理安慰?
选购心理
不知哪个对 只好买贵的
上午十点刚过,位于北五环外的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陈女士面对着数十种酱油,有些不知所措。看来看去,她抬手取下货架最上层的一款小瓶装酱油。
红色的酱油瓶上,一个比着“剪刀手”的男孩卡通造型,占据了大半个商品标签。男孩旁边是四个大字“儿童酱油”,上面的小字说明则显示“酿造酱油适合儿童口味”。
一旁的超市导购,急忙迎上前来,手却指着另一排货架的方向:“您是选儿童酱油是吧?推荐选那款有机的,给孩子吃嘛,就得选好一点的。”
还没等陈女士回话,导购人员已自顾自取下一瓶推荐的酱油,指着产品绿色标签上的配料表做起了介绍:“您看这款的配料,特别的简单,没有任何添加剂。您拿的那个虽然也是儿童酱油,但还是有添加剂。”
看陈女士的表情还是有所疑问,导购干脆直接指着陈女士手中的酱油做起了“科普”:“就比如这个三氯蔗糖吧,这就是个甜味剂,加这个就甜一些,孩子爱吃。但添加剂总是不好啊,您看这个就没有。”
导购口中的“差别”并非空穴来风,虽然同是“儿童酱油”,但比对两款酱油的配料表,确实有不小的差距,导购推荐的“有机儿童酱油”,其标称原料仅有“水、有机脱脂大豆、有机小麦、食用盐”,另一款酱油,则还有玉米、山梨酸钾、安赛蜜、三氯蔗糖等成分。
差距不仅体现在原料上,两者的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同样160ml装的酱油,“有机”款的售价达到28元,另一款则仅为5元出头——即便是后者,同样的价格已可以买到一瓶500ml装的普通酱油。
解释显然起到了作用,陈女士将手中的红色瓶子放回了货架,接过了推荐的酱油,导购也颇有些得意的感觉,还不忘再解释几句:“下次您买酱油别看别的,就看营养成分表,您看这个的钠含量才500多,那个1100,孩子不能多吃钠,对身体不好。”
导购口中的“500、1000”,指的是酱油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儿童食品消费者的“软肋”——儿童尤其是幼儿不能吃过多食盐,早已成为常识。
“给孩子买,确实得多看看,要是我们自己吃就随手拿了。”陈女士坦言,虽然最终选择了“贵的”,但是否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自己心中也没底:“花钱买放心吧,看这个包装确实也好些,感觉人家说得挺有道理的。”
数字玄机
营养成分表 单位各不同
儿童食品不仅仅出现在调料区,事实上,各种以“儿童专属”作为卖点的食品遍布超市。例如乳制品区,印有卡通图案的儿童酸奶颇为抢眼。一款6杯100克装的儿童成长优酪乳售价15.9元,而同品牌8杯100克装的普通酸奶售价则为8.8元,折合单杯计算,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2.4倍。与“天然、低盐”的儿童酱油不同,“添加DHA藻油”成为这款儿童酸奶的主打特色。
作为孩子的主食之一,儿童面条也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一款350克装的儿童面条在外包装上注明了特别添加钙、铁、锌,营养成分表中,也专门标出每100克含钙190毫克、含铁2.4毫克、含锌2.4毫克,售价20.2元,而同品牌1000克的普通挂面售价仅为8.6元,折合后,前者的价格约为后者的6.7倍。在某母婴用品店中,一款同样以添加钙、铁、锌为特色的200克装儿童面条,售价更是高达38元。
“儿童食品就是针对孩子成长的需求,一个是减少添加剂,保障安全;另一个就是会加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对于“儿童食品”的定义,超市销售人员表示并无明文规定,主要还是要看食品厂家的标注,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好就是看原料表、营养成分表。”
不过,查看原料表、营养成分表,并不能成为鉴别儿童食品的主要办法。与之相应的事实是:在我国现行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除三周岁以下婴幼儿食品、辅食外,并没有单独对“儿童食品”的成分作出规定。严格意义上,“儿童食品”这一说法本身就不“标准”,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儿童”又被分为“婴儿”、“较大婴儿”、“幼儿”等年龄分层,显然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而言,其食品的标准也不应完全相同。
与此同时,若消费者对比“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营养成分,便会发现两者的差距并非如导购介绍般巨大。
如陈女士先后选购的两款酱油,仔细比较便发现,虽然红色款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高达1106mg,但这一数据的前提是“每份15ml”,而绿色有机款的“每份10ml”,如此计算,两者的钠含量差距没有数字显示中巨大。以“低盐”为卖点的有机款酱油,其含钠量甚至还高于某知名品牌的普通低盐酱油,只不过在该款普通低盐酱油的营养成分表上,“每份”也为15ml,导致其标称钠含量值达到700。而这样的细节,往往会被消费者忽略。
营养建议
高价买营养
不如好习惯
“在我国,目前只有部分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辅助食品的标准,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统一标准,也没有关于儿童食品的确切定义。市场上所谓的儿童食品,通常只是商家自己打出的概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虽然国家对于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产品标示则有明确规定——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规定,当产品能量值或营养成分含量与参考食品的差异小于25%时,商家不能将“低盐”、“低热量”加入商品标签。
“以儿童酱油为例,某种产品至少应比同类参考产品中钠含量降低25%,才能说是减盐食品。现在不少号称减盐的儿童酱油无非是包装更小,或者营养成分表中每份的量不同,看上去好像比普通酱油的钠含量低一些,但换算后未必如此。”范志红介绍,消费者对于儿童食品的需求有一定道理,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元素参考摄入量不同,外加儿童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完全,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多余的钠排出去。因此,1岁以下的婴儿在饮食中不适宜加盐、酱油等调味品,1至3岁的幼儿,每天钠的摄入量也不应超过700毫克。
与此同时,我国成年人在钠的摄入量方面普遍超标,如果按成人标准喂养儿童,容易从小养成“重口味”,势必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高血压等疾病风险。
“事实上,就算买了减盐的儿童酱油,也要考虑总的使用量,尤其是同时用酱油和盐的情况下,控制不好还是很容易出现钠超标的问题。”范志红表示,除了儿童食品中的钠含量,儿童食品中的含糖量同样需要注意,如儿童酸奶等奶制品,虽然以添加DHA为特色,但普遍存在含糖量过高,口感过甜等问题:“是否有DHA不应成为奶制品的选购依据,DHA大可不必从酸奶中摄取,而是可以通过让孩子多吃鱼来补充。”
“从理性角度来说,与其花大价钱买所谓儿童食品,或者补充各种营养素,不如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范志红建议,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太多高度加工的食品,而是养成清淡的口味,多吃一些自己在家做的新鲜天然食品:“对于进口食品,也不应盲目选购,毕竟食品健康与否跟哪个国家生产没有必然联系。”
主笔 吴楠 宗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