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彰显信仰之美
2016-06-16 15:29:22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呼吸英雄主义气息 任仲伦 电视连续剧 《彭德怀元帅》 正在央视热播。热播的标志:一是它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二是它开播后即达到全国黄金档期电视剧收视率第一。这对一部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经常讲:如果没有天才的天分,就应该有工匠的匠心。这种匠心,对于创作来说,就是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彭德怀元帅》 历经三年多的艰难创作,历经一年多的艰难拍摄,应该说,它的成功不是随手偶得,而是倾心之作。 大约在2014年深秋,听说著名军旅作家马继红正在创作 《彭德怀元帅》 剧本,我与上影同事就连夜赶到北京,连夜与编剧见面,连夜研究剧本,连夜确定创作合作。我们之所以敏捷地抓住这个重要的创作项目,主要是敏感于它所蕴含的思想和历史价值。同时,这份敏感也是出于一种文化自觉,就是对于创造历史功勋英雄的真诚敬意。彭德怀元帅是一位以其伟大功勋而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人物,塑造好这样的形象,既是艺术创作的使命,也是艺术家的创作理想;同时,彭德怀元帅又以其鲜明个性和坎坷命运,成为具有民间基础的传奇人物。对于电视剧创作来说,形象的民间基础和民意兴趣,有时是难得的成功机遇。所以,如何表现好彭德怀元帅形象,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有时创作的难度,往往蕴藏着艺术可能达到的高度。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创作,除了对题材敏感和行动敏捷外,更加需要创作思想的敏锐,即能够真实“再现”人物与故事,更要能够深刻“表现”蕴含在人物与故事背后的思想与精神。2005年创作电视剧 《亮剑》 时,我们的创作定位是鲜明的,既注重人物的个性化塑造,还原李云龙等人物的英雄“本色”,有缺点也能是英雄;同时,更要表现好“亮剑精神”,通过人物体现出抵御外辱的民族血性。电视剧 《亮剑》 后来重播3000多次,成为重播最多的电视剧,原因是它塑造的血性人物与亮剑精神获得了民众的认同。这次电视剧 《彭德怀元帅》 的创作,我们与马继红等编剧有过多次讨论,充分认识到:今天的时代正在提供了创作所需要的历史坦诚,让艺术家有可能以艺术的坦然,去表现好一个坦坦荡荡的伟人形象。彭德怀元帅是集苦难与辉煌于一身,也是集信仰与性格于一生的伟大形象,这应该是该剧创作的思想核心。电视剧 《彭德怀元帅》 的主创者以各自的艺术成就很好体现了思想价值。 在创作思维上,电视剧 《彭德怀元帅》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英雄主义的融合。该剧创作主线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聚焦重点是彭德怀元帅的功勋和命运。历史成为背景,人物成为特写,两种视线的交错交融,充沛地表现了这位伟人成长的历史影响和个人命运。“时势造英雄”,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该剧创作的逻辑。从井冈山斗争到南昌起义;从百团大战到保卫延安;从抗美援朝到新中国建设,彭德怀的形象总是在辽阔的历史事件中展开,他的性格总是在重大的矛盾冲突中体现,从而辩证叙述了历史与人物之间的双向影响。关于朝鲜战场的情节设计是饱满的,使得彭德怀形象塑造显得最为充沛。彭德怀抗击美军的智慧和胆略,对38军失误的拍案而起到题写“38军万岁”,以及面对毛岸英牺牲的苦痛,其人其性其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史人物总是离不开历史风云,让其脱离历史事件,而满足于去表现其私人际遇与情感,就会使其失去应有历史分量。 在人物塑造上,电视剧 《彭德怀元帅》 表现出一种性格化,也表现出一种悲剧美感。彭德怀的性格是鲜明的,追求真理的执着甚至执傲,以及忧国忧民的悲愤,甚至嫉恶如仇。彭德怀的命运有一种悲剧感。这种悲剧感,既有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折射,也有其性格特点的某种缘因。该剧的导演和演员出色地把握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使得人物塑造饱满有力。但是,美学上的悲剧感,不是悲惨的同义词,它常常是悲壮的象征。剧中的彭德怀命运充满艰难,浮沉充满艰辛。但沧海横流,无论是“横刀立马”,还是“忍辱负重”,彭德怀都在磨砺中跌宕起伏,最终不失勇往直前,不失英雄本色,始终表现坚定的信仰,最终赢得了历史的敬重。虽有悲剧之痛,但也有悲壮之美。 记得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我们沉浸在小智小慧中已经很久了,需要打开窗户,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于是,他创作了大气澎湃的 《贝多芬传》。在今天轻俏嬉笑之作日益弥散的创作格局中,呼吸一下电视剧 《彭德怀元帅》 体现的英雄气息与民族气概,也许是更加弥足珍贵。 (作者为电视剧 《彭德怀元帅》 出品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