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长沙超9成网友接受“毕房族” 父母掏首付是主流

2016-06-08 17:13:39 黄怡萍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红网长沙6月8日讯(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黄怡萍)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大学生们即将离开象牙塔,除了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还要承受独自生活的压力。

租房,问题层出;买房,压力山大……租房或者买房?围绕择业的置业,成为90后大学生们关注的热点。在红网发布的《长沙“毕房族”调查:毕业了该买套房吗?》微信调查中,超过9成的长沙网友能够接受毕业后父母为自己买房,88%的长沙网友表示身边已经有毕业就买房的情况出现。

“毕房族”你怎么看?

超9成网友接受毕业买房

在被称为“找工难、买房难”的当下,很多毕业生还在寻找在社会的落脚点时,面对房租上涨愁眉紧锁,却已经有家境不错的毕业生“左手毕业证,右手房产证”。他们被称为“毕房族”。

大学一毕业父母就送一套房,你怎么看?红网调查显示,92%的长沙网友接受毕业后父母为自己买房,仅2%表示不能接受。

与能否接受毕业后父母为自己买房对应的是,92%的长沙网友表示如果自己是父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在子女毕业后为其买房,2%表示不会为子女买房;88%的网友表示自己身边已经有“毕房族”出现。

不难看出,作为近几年新兴出现的购房群体,“毕房族”正在逐渐被公众认可,大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钱从哪里来?

79%选择父母首付自己付款

在毕业买房的付款形式上,79%的网友选择“父母出首付,自己出月供”,17%的网友认为应该“全部靠自己”,仅4%的网友认可“父母全款”。

“不想完全‘啃老’。”刚刚拿到新房钥匙的应届毕业生“舟子”留言说,自己买房就是父母资助首付款,之后自己每个月还房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想把买房的所有压力都给父母,“即使是比我大几岁的表哥,结婚买房也是父母给的首付,年轻人自己存首付太难”。

调查显示,“毕房族”的购房原因中“父母想要帮助子女稳定下来”和“担心房价上涨”各占33%,2%认为是因为房租太高,交给房东不如买房投资。

这说明,大部分“毕房族”购房仍是家长做主,父母想为未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子女购房,既能帮助子女减轻住房压力,又能当做投资行为。

该买多大的房?

近半数网友希望一步到位

“毕房族”购房,大多是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应该选择大户型一步到位还是买套小户型过渡呢?

在“毕房族”偏好的房源面积段调查中,91-120㎡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占比46%,61-90㎡则占比29%,30-60㎡占比25%,而120㎡以上的房源面积段则无人选择。这说明尽管“毕房族”属于购房市场中“刚需族”,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更希望买房能够一步到位,而不只是刚需小户型。

是辣椒还是肉?

“毕房族”在长沙仍是少数

“客户中的确有一些为刚毕业孩子看房的,但是并不多。”雨花区一楼盘的置业顾问张茜说。

时刻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毕房族”已经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在整个购房市场上还算少数。如果把长沙房地产市场比喻为一盘辣椒炒肉,那么毕房族仅仅是其中一片小小的辣椒,有与没有,不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业内人士建议,“毕房族”并不是人人可当,不管是“毕房族”还是其父母都应该充分考虑家庭经济实力,切勿盲目跟风,同时,如果能够保留部分还贷空间给年轻人,有利于缓解其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毕业后立马买房划算吗?

算账>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毕业就买房是否划算?或者应该先租房,等有了经济实力再买房?以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看看20年下来,是贷款买房划算,还是租房划算。

A:贷款买房

购买40平方米房子,单价6514元/平方米(5月长沙新建纯商品住宅网签均价),总价约260560元。如首付3成贷款买房,15年将支付利息75523元。装修成本预计5万元。除开房价,15年将额外支出125523万元(利息+装修费)。

B:租房

租住40平方米单房,租金944元/月(据中国房价平台6月长沙租金数据),假设租金不变,15年将支付租金169920万元。

由此可见,在早晚都要买房的情况下,如果毕业时能够贷款买一套房,15年的租金既可以还清贷款,还能支付装修费用,此外,因为房子还存在可能增值的空间。但租房15年再买房,不但要支付接近17万的高昂租金,还要面对房租上涨、房价上涨的风险,购房压力仍然不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