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华大使:希望5年后中德实现相互免签
2016-06-08 08:59:19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是当下各国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在G7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也表示,应该将此问题纳入到欧盟讨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框架中。柯慕贤表示,中国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欧盟修改其反倾销规则。目前的情况是,欧洲议会表示反对,“我们需要和中国一起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我们要相向而行。” 现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柯慕贤认为,该构想是个很有潜力的概念,应该将其潜力发挥出来。不过要实现“一带一路”,需要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安全问题,比如阿富汗、乌克兰等。与此同时,还要所有参与国在经济方面进行开放。 前一段时间,中国开往欧洲的列车满载出发、空驶而归的消息引发热议。对此,柯慕贤表示,这可能与欧盟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有关。同时他认为,中国市场需要对欧洲商品更加开放,这样会有更多货物从欧洲运到中国。 柯慕贤表示,现在,中国华为、中兴等通信产品在德国很受欢迎。而德国一些商品其实可以在中国做得更成功,比如药物、农产品和食品等。不过,这些商品目前在中国面临一些限制,德国企业需要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其实对中国引进投资和技术也更有利。 对于德国社会舆论现在担心中国的投资可能涉及其国家安全或技术安全,柯慕贤表示,德国政府对中资持开放态度,以后也会如此,德国没有法律依据能够限制这些商业行为。 近日,德国机构发布了题为《德国和中国:感知与现实》的调查,结果发现,相较于74%的中国受访者对德国持积极看法,只有24%的德国受访者对中国看法积极。对此,柯慕贤表示,他认识许多在中国生活的德国人,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的看法积极,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民调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首先是因为中德两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其次,有些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全面,比如第一次来中国时,他们会发现现实和其预期不同;反过来也是如此,没去过德国的中国人会将德国理想化。 此次默克尔在中国期间会与中国社会人士见面,并有可能去一所大学发表演讲,这都是加强中德民间交流的机会。此外,2016年是中德青少年交流年,“我们希望,中德的民间交流从年轻人开始抓起”。 在签证方面,柯慕贤表示,他希望以及预计在5年至10年里能实现中德相互免签,“必须定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事情才能有所发展”。现在中德的经济和政治合作发展得很好,但签证还没跟上。为此,德方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将商务签证和旅游签证办理的时间分别缩减至48个小时和72个小时、外交护照已实现免签。下一步希望能够大量削减游客办理签证时需要出示的证件和材料。 |
相关阅读:
- [ 05-26]德国工业4.0遇上“中国制造2025” 战略对接凸显中德合作潜力
- [ 03-22]德国学者:中德关系重要一年“好戏在后头”
- [ 12-11]厦门成立首支中德产业基金
- [ 12-04]教育部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 11-11]中国外交部:施密特先生是中德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
- [ 11-10]中德幕墙:打造人才队伍 做强技术支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