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中学考点,家长等待首场科目考试结束后的考生走出考场。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6月7日,天津武清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爱心助考团小分队在考场外给考生和家长发放矿泉水。 武新才 赵忠航摄 6月7日,2016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940万考生步入考场。今年高考,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将“作弊入刑”的“史上最严高考”,因此备受关注。笔者在北京市八一中学考点注意到,大部分考生表情比较轻松。一些聚在一起的同学相互鼓励,互相加油,等待进入考场。 特警护卫 押送考卷 7日凌晨4时天色昏暗,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人影,而位于知春路的北京市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院内,工作人员已忙碌起来。这里是全市最大规模的取卷现场,海淀区所有19个考点的试卷都在此领取。 考试中心门前,多辆警车在周边巡逻,多名高大威猛、全副武装的特警在取卷现场周边盯守巡视。他们手持97-2式防暴枪,腿上还别着手枪,神情严峻。 工作人员下车进楼取卷,随车的两名民警则在旁护卫。“往年都是一个民警跟随护送取卷,而今年每个考点辖区派出所都加派两名民警随车护卫。”在现场,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内保大队民警袁京文对笔者介绍说。 据悉,装有考卷的取卷车上都有GPS定位系统,试卷押送全过程都有视频监控。考卷被送达考场后,押送人员会原地等候,考试完毕后,考卷会立即被放入黑色密封箱封存,由工作人员、民警等护送回考试中心。 “尝鲜”刷脸 防止替考 作为“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不少地区都出台具体措施提升考场作弊防控系统。 比如在广东,实行了“人脸识别指纹验证”,防止替考。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说,考生要按照考场的统一安排,进行“人脸识别指纹验证”,核验无误的考生,安排入场考试。 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介绍,考虑到是首年首场使用指纹识别,考场各项工作安排都比平常提前了10分钟,“监考老师领试卷也提前了10分钟。”黄灿明说,考生也会提前10分钟进行指纹识别进入考场。 中国高考 感动老外 笔者7日在北京四中考场外看见两名西班牙记者正在制作关于“中国好看”的电视节目。 两名记者分别为出镜记者及摄像。他们告诉笔者,他们来自西班牙,正在拍摄高考视频。其中一名记者说,在中国,高考是一件大事,会影响很多人。看见外面这么多家长在等待,觉得很感动。 著名科学家霍金6日在微博中祝福940万中国考生。霍金在微博中写道:“你们中的许多人即将参加2016高考,我在这里祝愿你们,新一代的科学人才,金榜题名。这是你们勤学不辍的顶峰,也标志着你们美好未来的开始。” 【延伸阅读】 2016年高考作文“N宗最” 7日中午,部分高考作文题一经公布,即被考场外的“考生”冠上了各种“最”的称号。 ——“最难懂”:全国卷Ⅰ的“教育和分数”漫画作文。该题中漫画分两格,上面左边小孩A手举得分100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吻印,右边小孩B手举55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巴掌印;下面左边小孩A得了98分,脸上有巴掌印,右边小孩B得了61分,脸上有吻印。 题目一出,不少人表示“不知如何理解”,解读纷呈:有人说,这是A被表扬后成绩下降、B被打了后成绩上升的意思,讲的是教育方式问题;有人说,这是家长对高分考生要求过于苛刻、对低分考生过于放纵,反映的是家长对分数的态度。 ——“最具科技感”: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题干中提到,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安徽省合肥市的高考学生家长刘斌说:个人觉得浙江的题目出得很好,有时代特色,“浙江好超前”。但也有人提出,这可能对部分考生不公平,“山里孩子该咋写?” ——“最思辨”:江苏卷的“话长话短”。题干中称,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虽然有网友认为这一题目很接地气,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感觉材料与题目前后逻辑联系不强,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也不是包含或递进,“这题目好难做”。“反正对于这个题目,我无话可说。”山东济南一位高二学生说。 ——“最接地气”: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题中说,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对于这个题目,很多网友表示,每个考生都有题目所需的素材,还能在作文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挺好。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
相关阅读:
- [ 06-07]福建高考首日平稳顺利 考场秩序井然
- [ 06-07]四川洪雅:高考前夜遇暴雨致考室被淹 老师连夜扫水
- [ 06-07]来自未曾谋面的祝福 大四毕业生寄语2016年高考生
- [ 06-07]从高考作文看时代变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航前行
- [ 06-07]高考第一天 我县考点秩序井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