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朱锋就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答记者问
2016-06-03 13:55: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晖 |
分享到:
|
中国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3日出席此间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研讨会”时就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答记者问。 顾时宏 摄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研讨会”3日在印度尼西亚历史名城三宝垄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驻东盟使团主办,来自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中方近十所高校也派出专家学者出席。 顾时宏摄 中新网印尼三宝垄6月3日电(记者顾时宏)中国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3日出席此间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研讨会”时就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答记者问。 记者:如何评价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其法理依据是否有缺陷?关于南海仲裁,您可有新的消息? 朱锋:菲律宾所提起的南海仲裁,是即将下台的阿基诺三世政府敏锐地感觉到美国、日本等亚太大国的中国政策和南海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的背景下,想要利用部分大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制衡开始凸显的时机,借南海主权争议的国际司法介入这一途径,想要实现自身在南海权益争议上的利益最大化,实现菲律宾对非法占领南海岛礁事实的合法化。仲裁案的提出,符合《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所设定的程序,但实质性违背了中国和东盟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违背了这一宣言所阐明的南海各争端国应该通过磋商和对话方式来解决主权争议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明确宣示“不参与”、“不接受”之后,菲律宾政府一意孤行,置中菲友好关系与传统友谊不顾,在美日等国的支持和怂恿之外,一味想要通过引入国际司法干预机制来迫使中国退让,甚至想要通过片面的国际司法仲裁,来全面否定中国南海历史性主权的合法性。 海牙仲裁庭在2015年10月29日宣布对菲律宾仲裁案具有管辖权和实体受理性,是一个有法理依据缺陷的决定。菲律宾所提出的南海仲裁案,表面看不涉及中国已经宣布不接受仲裁的海洋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但只是抓住了国际司法仲裁的程序性漏洞,把明明是对中菲南海主权的争议,在美国律师团的包装之下,变成了所谓对海洋法原则的澄清和对海洋维权的正当性是否构成侵害的问题。海牙仲裁庭做出管辖权裁定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故意回避、甚至有意忽视了中菲仲裁案的本质性问题,试图用简单和片面的法律工具来解决业已存在几十年的南海主权争议,刻意无视中菲南海争议背后的历史事实,这是此次仲裁的重大缺陷。 关于仲裁裁决出台的时间,一般认为是5底到6月份的时间。特别是许多国际分析家认为,仲裁案裁决将在5月20日台湾民进党政府上台之后到6月30日菲律宾阿基诺政府下台之前作出,因为这两个时间段之间的仲裁裁决决定,会得到提出仲裁案的阿基诺政府和亲美亲日的蔡英文政府的支持。但由于仲裁庭可能涉及太平岛这一海洋地物性质的法律裁定,仲裁裁决的出台也可能推迟。 记者:如何评价中国的不应诉,不承认策略?如何评价中国迄今为止的应对? 朱锋:中国所采取的“不参与、不承认”政策,是基于中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原则以及中国早在2006年就已声明过的、在主权和海域划界问题上不接受国际司法介入的立场。在海牙仲裁庭宣布对中菲仲裁案的管理权之后,仲裁庭的这一片面决定,事实上也让中国从程序到法理上更难改变已经宣布的“不参与、不接受”的决定。当然,针对菲律宾仲裁案的复杂性和对中国南海权益的重要性,参与仲裁也是一种选择,有可能更好地在国际社会和仲裁庭面前展示中国的历史证据和中国的南海权益维护的法律理解。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应对可圈可点,既立场鲜明、又信念坚定,同时,也不盲目迷信法律途径或者实力原则,而是多管齐下,希望能够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南海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同时,寻求多种途径管控南海局势的稳定。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之后,中国政府曾多次努力和菲律宾政府实现和解,通过对话方式解决争议,也诚恳地寄希望马尼拉能够撤诉。但阿基诺政府不仅辜负中国的善意,而且多次口出狂言,甚至指责中国的南海九段线是“亚太地区的海上柏林墙”。与此同时,菲律宾近年来一味加强对美军事同盟、密切菲律宾和日本的关系,妄图通过“狐假虎威”的方式来为自己壮胆、让中国屈服。菲律宾仲裁案之外的南海地缘政治紧张,事实上已经迫使中国放弃对阿基诺政府和国际仲裁程序具有公正性的幻想。 记者:如何评价美国在南海仲裁案中的角色?美大选可能影响这种角色吗? 朱锋:美国在仲裁案问题上角色是相当多样化的。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战略转向和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出现可以说不仅时间上惊人巧合,甚至在内容上和目标上也是相互配合。仲裁案给了美国口中所声称的南海问题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和平解决”提供了最好的借口,美国对菲律宾仲裁案从外交、政治和军事上支持,则进一步让仲裁案现有的进程呈现出了向菲律宾“一边倒"的趋势。奥巴马政府现在就是想着要把菲律宾仲裁案的“戏”唱足,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向中国施压,力图迫使中国放弃在南海的历史性主权和海洋权利主张,否定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等正当与合理的海洋维权行动,压缩中国南海权益主张对中国国家利益和战略发展的现实空间,以便达到美国愿意看到的“维持南海现状”的目的。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核心要素是基于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制衡,而不是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应该具有的从“历史”到“法律”的兼顾和平衡。美国的南海政策,也从原来的“不选边”,变成了现在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选边站”。不仅是南海主权争议,但凡涉及到中国的海洋主权与权益争议,美国现在都站到了中国的对立面。对于这一事实,我们必须要有清新的认识。 评判美国在中菲仲裁案问题上的角色,让人深感痛心的是,口中经常强调法律和规则的美国,却是完全在南海争议问题上按照美国今天的地缘战略利益行事。奥巴马政府现在动不动在南海问题上强调“规则决定论”,主张“法律主义”的解决立场,2014年12月5日美国国务院也发表了质疑中国九段线的政策报告。但美国角色的核心,是要依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驻军和军事同盟体系,完全选择性地维护美国想要的秩序。 记者:有预测称南海仲裁可能对中国不利,您认为中国未来应如何应对? 朱锋: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结果对中国不利的可能性很大。但只要海牙仲裁庭坚持法律主义应该有公正立场,确认太平岛是可以划设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岛,菲律宾多数起诉项目未必能占到多大的便宜。面对台湾马英九政府在太平岛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显示出的“岛”的证据以及要求国际人士访问的诚意,如果仲裁庭可以回避对太平岛是“岛”的司法裁决,中菲仲裁案就将彻彻底底沦为一场闹剧。中国不参与、不接受完全合情合理。 目前仲裁结果还没有出来,仲裁庭究竟如何裁决我们还需要观察。中国未来的应对其实并不复杂,我们说“公道自在人心”。如果菲律宾想要凭借仲裁庭的一纸判决,改变南海主权争议持续多年的现状、想要拉大旗作虎皮地彻底否定中国南海权益主张,那就过于天真了。如果仲裁庭的裁决枉顾南海争议的历史与法律的双重维度,简单地认为只要中国接受就能通过仲裁裁决带来南海争议的解决,更是不合实际的幻想。不管仲裁决议如何,最终中菲的南海主权争议需要回到谈判桌上来,需要回到中菲双方的友好对话中来。因此,中国的应对,说到底,一是我们充满诚意愿意继续谈;二是我们对于仲裁裁决中可能出现的简单的“技术主义”必须保持质疑;三是对于任何国家想要利用仲裁裁决对中国的抹黑和合法权益的打压,我们必须坚决回击。 记者:如何看待国际舆论对中国南海仲裁针对政策的评价?该如何打这场舆论战? 朱锋:国际舆论对南海仲裁案的报道和看法,深受西方国家立场和观点的影响,也深受菲律宾立场的影响。菲律宾的阿基诺政府就是要把仲裁案演变成为菲律宾的“苦肉计”,处处强调菲律宾弱小、而中国强大;菲律宾“讲理”,而中国“粗暴”;菲律宾是国际规则的“倡导者”,而中国是在“违背”国际规则。国际社会中不少国家确实从中菲力量对比出发对菲律宾有天然的同情。同情弱者是社会心理的常态。但是,中菲仲裁案不是一场“强者与弱者”的对决,更不是“讲理与不讲理”的PK。中菲仲裁案背后,菲律宾的动机、伎俩和大国作祟的事实,完全让这场原本需要公平与和谐的法律仲裁变成了一场美国同盟国体系针对中国的“群殴”。中国必须打好应对中菲仲裁案的法律战、外交战和舆论战。 打好舆论战的关键,一是在中菲仲裁案问题上中国要打好“法理战”。中国尊重国际规则和国际法,但反对对领土主权问题等采取简单的技术主义的法律立场。我们说“法理”,就是“法”和“理”的结合,不能光讲文字上的“法”,还要讲文字背后的“理”。占理才能守法,有法才能彰理,这是人类必须尊重的法律精神。二是中国的智库、媒体和社会必须在中菲仲裁案问题上“社会发声”、“政策发声”和“国际发声”。舆论战不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舆论战的关键是有理有力有节。三是国际社会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客观了解和判断中国的立场。任何在中菲仲裁案问题上简单的、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的“以中划线”的做法,我们要坚决斗争。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研讨会”3日在印度尼西亚历史名城三宝垄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驻东盟使团主办,来自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中方近十所高校也派出专家学者出席。(完) |
相关阅读:
- [ 06-02]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农田水利条例》答记者问
- [ 05-27]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政府债务问题答记者问
- [ 05-26]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南海问题、美军机抵近侦察等答记者问
- [ 05-25]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2016年4月份跨境资金流动情况答记者问
- [ 05-25]央行有关负责人就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