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习近平: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2016-06-03 13:30:31  来源:学习中国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晖  
分享到: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科技体制就是这个“新引擎”的“燃料源”。这“燃料源”的质量不仅决定“新引擎”的快慢,而且还决定着“新引擎”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何构建引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科技体制,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创新发展的关键。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一、构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优势和传统。我国依靠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已经实现了许多尖端科技领域的重点突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组织的重大科技工程,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光辉成就。从1959年6月中央下决心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开始,仅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就于1964年10月16日实现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使科技、经济基础落后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这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不仅铸就了我国国防安全的战略基石,而且对国家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科学实践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以任务带学科,推动了全国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是在国际政治环境异常严峻、国内经济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举全国全民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丰碑。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重大科技攻关具有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特别是随着我国发展逐步接近世界前沿,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一直对我们封锁,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买不来、求不来,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也是很难搞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采取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集中配置的方式,发挥各方力量,推动核心科技不断迈上新水平。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习近平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图为:2013年5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在天津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与应聘人员亲切交谈。

二、深刻变革现有科技体制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科技体制机制,形成全面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新体制。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研规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指出:“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

回望过去30多年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在资源配置领域首要解决的是科技资源极度稀缺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放开、搞活。得益于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的科技资源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