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2030年建成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明确十五重点方向

2016-06-02 07:05: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6月1日宣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到2030年将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效太阳能利用等十五个方面的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成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面对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挑战,我国将全方位加强战略部署,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改革。

近年来,主要能源大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例如,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等战略计划,日本陆续出台了《面向2030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等战略计划,欧盟则制订了《2050能源技术路线图》等战略计划。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能源技术示范工程,初步掌握了页岩气、致密油等勘探开发关键装备技术。但另一方面,我国在核心技术、产学研结合、创新体制、战略布局等方面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三代核电、新能源、页岩气等领域关键技术长期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燃气轮机及高温材料、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等长期落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对能源缺少长远谋划和战略布局,国家层面尚未制定全面部署面向未来的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针对这种情况,在2016年至2030年期间,国家将在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先进核能技术、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型风电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等十五个方面的能源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将实现重点煤矿区基本工作面无人化,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实现CO2的可靠性封存、监测及长距离安全运输;开展聚变堆芯燃烧等离子体的实验、控制技术和聚变示范堆DEMO的设计研究;研究智能化大型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及微电网应用、大型光热电站关键技术,开展大型风光热互补电站示范;实现两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和推广等。

为了创新行动计划的落实,国家将在政策层面进行支持和保障。其中包括:建立健全能源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配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能源技术创新机制,健全国有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并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制定能源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对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资源配置的掌控能力等。

此外,在资金和税收方面,国家也对能源技术创新给予政策扶持。一方面,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性基金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研究设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支持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拓宽能源技术创新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完善能源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能源企业税收负担。研究按照“一案一策”原则,针对能源技术创新示范工程落实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和产品价格优惠政策,促进先进能源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能源技术装备支持政策,推进保险补偿机制,研究使用首台(套)装备的优惠政策,加快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化。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将针对创新计划建立健全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相关战略目标、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科学评估评价,及时协调解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2020年,实现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而到2030年,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