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派出所的民警张振最近当了个“坏人”,要去诱骗幼儿园的孩子。拿出孩子们最爱吃的奥利奥饼干,冒充家长的朋友出现......无所不用。 根据统计,从今年年初以来,姜山派出所接到小孩走失的报警不下6例,平均一个月就有一个孩子走失,虽然最终都平安回来,却还是引起了警察蜀黍们的重视。 马上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昨天,姜山派出所的民警联合辖区内的幼儿园做了一次诱骗小朋友的实验,参加实验的三个孩子中有一人被成功诱骗。 第一个孩子:用奥利奥诱骗 结果:没成功 参与实验的孩子事先都不知情,钱报记者和民警一起躲在监控室,通过幼儿园内的监控来观察。 昨天上午9点55分左右,第一个小女孩,5岁的涵涵(化名)被幼儿园老师带着走到了监控范围内,1楼的一条过道上。 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剧本,老师只对涵涵说了一句“阿姨先上去了,妈妈等下会来接你,你自己在这里等妈妈”,然后就先行离开了,留下涵涵一个人站在过道上。 过了一会儿,民警张振扮演的陌生人上场了。 他上去跟小涵搭讪:“小朋友,你在这里干什么啊,你叫什么名字?” 通过监控,涵涵似乎很警惕,两只小手在前后搓来搓去,说了什么之后,就背对着张振。 监控里,张振猫着腰开始各种搭讪,接着又拿出藏在口袋里的一整袋奥利奥饼干,涵涵看了看,又转过去背对着张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 张振只好在“自言自语”了一阵之后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涵涵被事先告知的家长接走了。 整个过程,张振和涵涵“僵持”了5分钟左右,后来他告诉我们,涵涵面对他的搭讪,只回答了一句“我在这里等妈妈来接。”然后就再也没搭过茬。 第二个孩子:冒充家长朋友接人 结果:没成功 10点11分左右,第二个参与实验的4岁男孩小童被幼儿园阿姨领到过道上,同样叮嘱了一句之后,老师走开。 接着,张振第二次登场,这次,他事先了解了小童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这两个信息,扮演小童爸爸的同事。 张振径直走到小童身边,“小童啊,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家住在XXX是伐?你爸爸没空来接你,让我来带你回家。” 没想到的是,小童的反应很淡定,站在幼儿园老师带他站定的位置没怎么移动,跟张振交流起来,4分钟过去了,小童依旧不为所动,再后来,出现了一个女老师,把小童带走了。 事后张振告诉我们,当时小童面对他的诱骗,回答说:“老师让我在这里等爸爸,你去找老师吧,如果老师告诉我可以跟你走,那我就跟你走。”然后,不管张振说什么,小童都是一句话:“让老师来。” 这几句回答,让现场观察实验的记者非常惊讶,小童的警惕心很高,面对陌生人搭讪的反应处置,也很妥当。 第三个孩子:冒充熟人,还送玩具 结果:3分钟被骗走 第三个出场的是6岁的小女孩沫沫,而“坏人”也换了一个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10点21分左右,沫沫被独自留在过道上之后,显得有些不安分,还走过去看看老师在哪儿。 这时候,工作人员上场,沫沫看到有人向她走去,就迎了上来。 工作人员顺势蹲下来跟沫沫开始交谈,而这名工作人员,事先掌握了沫沫的全名、小名,家长的名字,家长在哪里工作、家庭地址等详细信息。 交谈间,工作人员还拿出了一个小风车说:“这是老师奖励给你的。” 结果,只用了3分钟不到的时间,沫沫就牵着工作人员的手,很高兴地跟他一起走出了监控画面。 三组实验结束之后,警察蜀黍带着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一起,向孩子们做了情况说明,告诉了他们这是一次实验,并进行了安抚。 遇到陌生人来接 一句话,“让老师来” 记者从姜山派出所了解到,从今年初以来,派出所辖区内接警的儿童走失案例已经不下6例,幸好最后孩子都是安全被找到,但这种现象还是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就拿本次实验来说,民警所扮演的“坏叔叔”先是提供奥利奥、Ipad、玩具、糖果等不起眼的小玩意,后又谎称认识孩子的父母、亲属或朋友,甚至能说出孩子的小名,报出家里的住址......运用一些手段来诱骗单纯的孩子。 从结果来看,虽然有小孩上当被骗,但孩子们的做法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比如第一个孩子涵涵,民警“骗”了她5分钟左右,涵涵只回答了一句“我在这里等妈妈来接。”然后就没搭话了。又比如,第三个孩子小童,面对诱骗,回答说:“老师让我在这里等爸爸,你去找老师吧,如果老师告诉我可以跟你走,那我就跟你走。” 显然,这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都是家长或老师在平时教给孩子的。 “现在媒体报道多了,家长和老师对这方面也很重视,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会教孩子怎么应对骗子。” 民警提醒,家长切记:一定要对孩子强化“不要跟陌生人走”。本报通讯员 康巍巍 本报记者 龚振岳 |
相关阅读:
- [ 05-24]跟陌生人吃夜宵险遭强奸 女子谎称口渴求助邻居脱险
- [ 05-10]小女孩被陌生人强塞药丸? 原来是不想上学编谎话
- [ 05-10]亲吻陌生人,觉得尴尬就对了
- [ 05-10]小女孩被陌生人强塞药丸? 原来是不想上学编谎话
- [ 05-09]长沙大学生组织亲吻陌生人活动 完成者不超过10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