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16-05-28 11:25:11 刘伟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霖 吴颂洁  
分享到:

【光明专论·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指导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体现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各个方面。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下大气力、下苦功夫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掌握真谛、融会贯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落实到如何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问题。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没有能够准确反映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反映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优秀成果、能够经受逻辑和实践检验的学科体系是不行的。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础学科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等学科的建设,形成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加强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的深入研究,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水平。

以中国实际为起点提出原创性理论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立足中国的实践,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只有坚持服务国家,立足解决中国的问题,把中国的问题解释清楚了,我们的理论才能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和欣赏。在这个方面,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政治经济学为例,自20世纪以来的很长时期里,我们都是在沿袭西方经济学的学术传统,或沿袭苏联模式及其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党开始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经济理论,正如邓小平同志针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说: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这个初稿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才能逐渐成熟,这是我们最重要、最具原创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的经济思想。当然,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成就,力求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理论成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