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支付实名制将至 不实名将影响支付宝及微信红包使用

2016-05-27 15:03:33 马文婷 孟凡泽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7月1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对网络支付实名认证提出了严格要求。随着支付实名制大限将至,市场传出诸如“支付宝不实名将冻结账户”“微信不实名制将不能用”等消息。昨天,支付宝和微信方面对此作出了回应。

事件

支付实名制即将启动

去年12月,央行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这份新的非银支付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事实上,为配合7月1日起执行的网络支付实名认证新规,支付宝和微信均已逐步引导客户在平台上进行实名信息认证。对于转账出现困难的用户,支付宝将同步引导完善实名认证。

根据《办法》,现在的个人网络支付账户基本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用户的划分可以这么理解:一类账户主要适用于小额支付,比如大家最常用的手机红包,但这类账户累计发红包金额不能超过1000元;二类账户可以转账、购物、缴水电气费等,但一年不能超过10万元;三类账户可以买理财产品、基金、保险,支付金额2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多都没问题。

《办法》要求,支付机构在开立二类、三类支付账户时,分别通过至少三个、五个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此举是为了保障客户合法权益,防范不法分子开立匿名或假名账户从事欺诈、套现、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活动,是对支付机构提出的监管要求。

回应

支付宝 不实名将影响支付功能

办法指出,到7月1日,如果用户身份验证情况未达到办法所规定标准,会影响支付账户部分功能使用。支付宝方面人士表示,简单理解,就是个人身份信息完善程度越高,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就越全面,通过支付宝账户余额进行付款的额度也会越高。

对于尚未完善身份信息的支付宝用户,账户部分功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受影响程度跟用户身份信息的完善程度相关。例如,账户的余额支付功能需要身份信息完善到一定等级才能使用,但如果用户习惯于网上购物,用网银或者银行卡快捷支付方式付款的,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这些用户仍可以沿用原来的消费习惯。

需要提醒的是,实名验证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身份证、银行卡之外,还有手机、社保账户、缴费账户等等,没有绑定银行卡支付宝余额就会“冻结”一说是误读。用户的余额并不会被冻结,也不会消失,只要根据APP或网站提示,继续完善身份实名信息认证,余额就能随时使用了。

有网友问,“我的支付宝账户已经是实名登记的,也有绑定手机,还需要做什么吗?”对此,支付宝方面的回复是“不同的账户情况,完善身份信息的办法会有所不同,包括绑定银行卡、上传身份证照片、填写个人信息问卷等等,用户可以根据页面提示来操作。”

微信 不实名将影响发红包

支付新规实施后,对微信支付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此,腾讯方面向记者表示,根据国家相关监管要求,微信支付会对用户进行提示和引导,帮助用户完善身份信息。

腾讯称,在微信支付平台上添加过银行卡的用户都是实名用户。以前添加过银行卡,后来解绑的,也已经完成实名,无需再绑卡。微信支付团队提供了银行卡验证、公安部身份证验证、运营商手机号验证等多个渠道,帮助用户完善实名信息,以满足监管层的实名要求。

7月1日后,对于实名认证未达标的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系统会有针对性地提示和引导,帮助用户实名认证。如果用户坚持不实名,根据账户“余额”不同,微信支付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腾讯表示,如果不实名,微信支付功能可能受到限制。也就是说,通过微信收钱、使用零钱发红包等功能可能也会受到限制;受限制的用户可以通过实名认证获取更高权限,也可以通过微信上添加的银行卡完成支付。

腾讯还表示,实名验证仅针对微信支付的零钱账户,与微信其他功能无关。记者 马文婷 孟凡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