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黑龙江考察调研地回访
2016-05-27 07:10:05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玮 林雯晶 |
分享到:
|
5月25日,八岔村的赫哲族群众走在赫哲新居的道路上。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后的渔猎民族,经历了从几近消亡到定居渔猎、从单一捕捞到渔农并重、再到目前多产业并举发展的历史性变迁。 记者走进村里,一排排崭新的二层楼房如同别墅群。村文化活动中心内传来一阵欢快的旋律,赫哲族歌者们正在击掌欢唱。 “这首歌叫《乌苏里目芒》,主要歌颂我们的新生活。”同江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齐艳华告诉记者。当时,大家正在学习赫哲族传统艺术伊玛堪,总书记进来后问了很多关于伊玛堪保护传承的问题,还听大家唱了《乌苏里船歌》,边听边拍手打节拍。 5月25日,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学员在学习伊玛堪。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著名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人吴连贵的孙子吴宝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如今党的政策好,在传习所学伊玛堪,大伙的积极性很高,大伙学着有奔头。” 习总书记还看望了82岁的尤桂兰老人,她说日本侵华时期就是跟着父亲逃亡才捡回了一条命。如今,这位四世同堂的老人居住在每户村民都有的“标配”小楼中,享受集中供热、供水和排污。她说:“我这腿有关节炎,过去上旱厕蹲不下去老遭罪了,现在真是享福。” 5月25日,82岁的八岔村村民尤桂兰(中)和儿子褚颜秋(左)、儿媳尹春霞在回忆当时情景。新华社记者王建威 摄 “总书记对少数民族很了解也很关心,他甚至知道我们在八岔岛上有耕地,问了我们打渔和土地流转后的收入、新农合保险等。”尤桂兰的儿媳妇尹春霞拿着一张珍贵照片说,这是婆婆1956年随少数民族代表团赴京见毛泽东主席的合照,习近平总书记与婆婆一起端详辨认。 “总书记来做客后,很多村民都到我家来了。以后想搞个家庭旅馆,让游客体验打渔、亲手做赫哲鱼宴,品尝塔拉哈、杀生鱼等特色美食。”尤桂兰的儿子褚颜秋对记者表示,要把赫哲人的歌声和幸福代代传下去。 “创新是企业的不竭生命力” 在连续几天的春雨洗礼后,冰城哈尔滨迎来久违的阳光。习近平总书记此行的最后一站,是考察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〇三研究所副所长孙世峰说,总书记在参观中提出许多细致的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科研生产的重视,对科技人员无私奉献的肯定。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动能。 5月25日,中船重工七〇三研究所副所长孙世峰在介绍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话的情景。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民营企业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肖新光说,总书记现场了解反病毒引擎技术研发、开展网络安全威胁实时监控等情况,为我们“走中国道路,造中国引擎”指明了方向。 5月25日,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肖新光在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情况。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加速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催化剂”。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马晶向总书记介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尝试。 “看过几个项目转化之后,总书记还询问大家,公司投资情况怎么样。”马晶说,省里在我们公司投了1000万元,占5%股份,相当于扶持,有的公司还有风投、基金参与等。总书记指示我们要持之以恒,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关键要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良性循环逐步壮大。 5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马晶在介绍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话的情景。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回访中,大家表示,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闯出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子。 记者:邹大鹏、李建平、管建涛 |
相关阅读:
- [ 01-20]杨岳:认真贯彻习总书重要讲话精神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