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当代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道路

2016-05-24 19:33:45 朱晓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晖  
分享到:

从历史的纵向看,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65年,是西藏地方千年历史中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65年的发展进步超越了历史的千年。西藏人口从和平解放初期的10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23.9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在90%以上。西藏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3.27亿元到2015年突破千亿,达到1026.39亿元,上了一个大台阶。从现实的横向看,西藏65年的发展进步,把一个古老、封闭、保守的中世纪社会拉进了21世纪的现代社会。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近代以来,西藏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比他们低,但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发展、变革,进步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令世人惊叹。一些藏族同胞出国探亲,耳闻目睹,发自肺腑地说,一出国更加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昔日的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真正当家做了主人。西藏人民的创造才能和积极性全面迸发,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三个视角,西藏改革开放史。西藏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结束“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转变;经历了开放后面临达赖集团渗透破坏,策划骚乱闹事的严重局面;经历了平息骚乱闹事,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治理的转变;目前正在从加快发展走向全面小康,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西藏和平解放至今65年,其中改革开放占了近38年,而且还在继续进行。西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做“六个阶段”“两个波折”。

按照时间的顺序和历史的逻辑,西藏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一是拨乱反正,起步探索阶段;二是在曲折中前进,转折性发展阶段;三是以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 “第一个里程碑”的加快发展阶段;四是以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第二个里程碑”的跨越式发展阶段;五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阶段;六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进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历史不是人物、事件和文献的简单堆积。读历史,理清基本脉络、基本线索,非常重要。发展、稳定始终是西藏工作的主题主线,是贯通西藏改革开放进程的“任督二脉”。

发展,是西藏工作的主题。在改革开放中,西藏经过了结束“文革”,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实行“减免放”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实现“一个解放”(解放思想)、“两个转变”(从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从供给型经济转变为经营型经济)、“两个长期不变”(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标志着西藏经济改革的起步;到“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从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强调“快”,强调“跨越”;再到“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跨越式发展”;直到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民生、生态导向。发展的主题经历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既延续了前一个阶段的成果、走势,又更加注重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加符合西藏发展的环境和目标,形成了西藏发展的新常态。

稳定,是西藏工作的主线。在西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斗争。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历过“两个波折”。大的曲折,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四起严重骚乱,其根本原因是达赖集团和境外敌对势力,在苏东剧变的背景下,企图把祸水引向中国。小的波折,是2008年发生的“3·14事件”,根本原因仍然是达赖集团和境外敌对势力,在中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背景下,企图制造事端,干扰奥运,牵制中国的发展。从工作上反思,也有深刻的教训值得牢牢记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面临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实现全面小康,二是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个视角”“两条线索”,勾画出了当代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道路和实践特点。65年的历史说明,在“十七条协议”奠定的基础上,当年毛泽东主席关于“我们各民族之间,将在各方面,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的预言,日益成为现实。“协议”的效果,的确是“愈向前走愈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要深刻总结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作者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大学西部开发院教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