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发改委:汽车产能已显现结构性过剩

2016-05-20 13:43:34 王亮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李霖 李艳  
分享到:

汽车行业产能信息发布会日前在京召开。据悉,发改委近期会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有关方面建立了汽车产能调查分析和信息发布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汽车产能调查和分析,由行业协会组织信息发布。

整车产能已超过3000万辆

根据对2015年度汽车产量占比超过98%的37家主要汽车企业(集团)的调查,2015年末已形成汽车整车产能3122万辆,在建产能超过600万辆。现有产能中,乘用车产能2575万辆;商用车产能547万辆,其中,N2和N3类载货车(即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吨的载货车)218万辆,客车101万辆。

车用发动机产能与整车产能基本匹配。2015年末,汽车行业40家主要汽车和发动机企业(集团)车用发动机生产能力为2818万台。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能基本满足国内配套需求。2015年末,调查的19家主要车用动力电池企业产能305亿瓦时。12家主要车用驱动电机企业驱动电机产能为70万台,12家主要车用电机控制器企业电机控制器产能为68万套。

国内汽车产能地区分布差异明显。2015年末,全国有26个省级行政区具备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其中,重庆、湖北、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吉林、辽宁、浙江、安徽等地产能合计占全国的2/3左右;汽车产能不足50万辆的8个省级行政区合计产量不到90万辆。(注:上述产能是按每日两班生产、250个工作日统计的产能。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工时安排、设备检修等影响,企业产能与产量会有一定差异。)

汽车产能利用不均衡

2015年,37家主要汽车企业(集团)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为81%,产能利用比较合理;商用车产能利用率为52%,产能利用不充分,其中,N2和N3类载货车为49%,客车为5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显现,需引起相关方面注意:一是商用车产能利用率较低,不宜盲目增加产能投资;二是动力电池领域投资热度较高,企业分散且技术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企业应重点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提高已有产能利用率,增强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产能扩充热情不减

尽管发改委及相关行业组织已经认为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但目前的市场参与方对产能扩充的热情仍旧未降温。有关数据显示,前4月我国汽车投资的热度不减,同比增长超过17%,处于各行业中相对高位。民营资本投资达到233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投向新能源车的资金最多。

北京车展以来,国内几大汽车集团相继发布了“十三五”规划,比较而言,各大车企的市场目标均比“十二五”有大幅提升。显然,未来五年还有一批产能要释放。

有消息称,仅仅四大汽车集团的“十三五”规划目标便达到了2000万辆,尚未算入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的目标。而上汽集团去年整体销量达到了590万辆。这也意味着,国内五大汽车集团到2020年目标已经超过了2600万辆。

新能源投资异常火热

关于2015年末我国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产能调查结果,在中汽协信息发布会上首次披露,2015年末,调查的19家主要车用动力电池企业产能305亿瓦时。12家主要车用驱动电机企业驱动电机产能为70万台,12家主要车用电机控制器企业电机控制器产能为68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能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在新一轮的汽车投资热潮中,新能源车成为了民营资本的投资主要领域,无论是新能源整车项目,还是电池、电机与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均成为资本扎堆区域。有分析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并且没有放缓的趋势。数据显示,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4442辆,销售90529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6.8%和131.1%。

针对动力电池领域投资热度较高的现象,有关机构表示,动力电池企业分散且技术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王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